陆逊|陆逊之才和姜维之才相比,谁更厉害?

三国名将中,陆逊与姜维,是两个“完全相反”的人 。
无论是战术风格,还是战略思维,两人都如一阴一阳,截然相反 。
截然相反的战术风格
姜维的用兵风格,可能是三国名将中最为激进的一个 。
他最擅长的战术是:主动出击 。或是抓住敌人失误破敌,或是通欺敌、诱敌,创造机会 。
255年的洮西之战,他主动出击,雍州刺史王经不等援军会合即出击,结果,姜维大胜,杀敌万余 。
263年,诸葛绪据阴平桥头,断姜维回援汉中通道 。姜维通过佯动,制造出威胁诸葛绪后路的态势,调动诸葛绪,随后迅速回军,一举突破 。
这种风格,在面对水平一般的将领时效果很好,但在面对精明对手时,就要吃大亏了 。
249年,姜维以声东击西之法对付邓艾:令廖化佯装蜀军主力,在白水与邓艾对峙,自率主力袭击洮城 。
可惜,邓艾识破其计,提前机动到洮城,姜维败绩 。
陆逊|陆逊之才和姜维之才相比,谁更厉害?
文章图片

唐武庙64名将,宋武庙72名将,陆逊父子都赫然在列 。
而姜维则从来没有混入过武庙 。
这便是历代官方对古之名将的评价 。
而在后世史家口中,陆逊则得到了一片赞许之辞,几乎没有人质疑 。
而对姜维,历代史家的评价则是毁誉各半,甚至毁大于誉 。
个人看法
个人也认为陆逊胜过姜维 。但是,陆逊被过度拔高了 。
姜维屡伐中原,耗费国力,确实不佳 。
陆逊|陆逊之才和姜维之才相比,谁更厉害?
文章图片

尤其是其“聚兵敛谷”之策,拿蜀国的生命线作赌注,更非良策 。
但是,陆逊的“限江自保”,虽未耗国力,但不过温水煮青蛙罢了 。
“限江自保”,使东吴的国力未过度损耗,但是,魏吴的实力差距却仍然不可避免的拉大 。
陆逊死后,魏国淮南三叛,淮南叛军一度引吴军入寿春,可谓“天下有变” 。
可是,面对如此良机,东吴虽然倾注全力,却丝毫威胁不了司马家 。
当年,关羽发起襄樊之战时,孙权、吕蒙认为:东吴如出兵徐州,必然能得手 。
【陆逊|陆逊之才和姜维之才相比,谁更厉害?】当时的东吴,还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去选择发展方向 。
到淮南三叛时,东吴已经无论如何丝毫啃不动魏国了 。
也就是说:陆逊过早的“限江自保”,虽避免了空耗国力,但不过是温水煮青蛙罢了 。
陆逊|陆逊之才和姜维之才相比,谁更厉害?
文章图片

如果把三国看成一场即时战略游戏的话,魏国不但兵最多,而开局就有10个矿,吴有2个矿,蜀有1个矿 。
这种情况下,陆逊过早选择“限江自保”,等于提前放弃胜机,提前进入“耗时间”模式 。
吴蜀在实力上与魏差距大,在发展潜力上差距更大 。
面对这种状况,姜维选择了快攻 。企图通过主动出击改善局势 。
所以,姜维当然不能坐等时机,当然是要主动进攻,强力为之 。
这种强行为之的仗,本来就不好打 。陆逊打这种仗时也没什么作为(比如243年的北伐),只不过,陆逊的慎重,可以使他作过“先为不可胜”,全身而退 。
而陆逊“限江自保”,固然可以避免打一些希望渺茫的进攻,保存国力,但过早“龟缩”,不过是温水煮青蛙,也非良策 。
总的来说,无论从战绩,还是从对所在国贡献看,陆逊都胜过姜维 。
不过,无论对两位将领,不必过度踩一个捧一个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