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用户行为数据采集:常见埋点方案优劣势对比及选型建议

编辑导读:数据采集是大数据的基石,用户在使用App、微信小程序等各种线上应用产生的行为,只有通过埋点才能进行采集。本文针对常见的埋点方案进行优劣势对比,并给出选型建议,希望对你有帮助。
用户|用户行为数据采集:常见埋点方案优劣势对比及选型建议
文章插图
数据采集是大数据的基石,用户在使用App、微信小程序等各种线上应用产生的行为,只有通过埋点才能进行采集。没有埋点,数据分析决策、数据化运营都是无源之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很多时候,“埋点”两个字却成了C端产品经理、数据产品、数据分析、数据开发等很多人不愿提及的痛。
曾遇到过,C端产品要出某一新上线功能的数据效果作工作汇报,找到数据分析或数据产品经理,数据同学问”你埋点了么?”,C端PM一脸懵逼,“埋点不是数据团队做的事情么?”。
在数据化运营时代,要做用户行为数据分析,都需要了解埋点的流程以及常见的几种埋点方案的特点与应用场景。
一、埋点的作用微信指数中,埋点的搜索热度甚至超过了数据分析,主要原因也是用户行为的数据分析必须要依赖于埋点的数据采集。埋点对于产品运营的主要作用包括:
1. 产品优化分析粗放式运营时代,产品数据分析主要以宏观的DAU、MAU、订单数、营收等宏观指标为主。只要能了解业务整体的经营状况就差不多了。而精细化运营时代,每一次产品的改版,每一个页面按钮的使用情况,都需进行数据效果的分析。例如,通过漏斗分析,发现业务主路径用户流失的主要节点,针对流失严重的步骤,进行产品或运营策略的优化。
2. 洞察用户行为通过对每个页面或页面元素的埋点,将用户的行为路径串联起来,可以清晰的洞察用户在产品内的行为路径。对于有多业务板块、多流量入口的业务,用户进站后的行为路径复杂多样,通过对用户浏览轨迹的统计分析,发现不同用户群体的使用路径,从而针对不同的路径设定差异化的产品策略。
3. 用户分群与精细化运营根据用户属性、用户行为事件,实现用户的精细化分层能力,进一步对不同用户群体进行个性化的运营触达。例如,对浏览商品详情页多次,但却未下单的用户,推送促销红包,刺激转化。
4. 渠道策略优化通过App的启动埋点,记录用户下载激活的渠道,通过站内的行为及转化数据,与站外广告投放归因数据结合,分析渠道的流量规模、渠道用户的质量(留存、客单价、复购力等),流量大、质量高的渠道扩大投放量,反之则减少投入,提升营销的ROI。
用户|用户行为数据采集:常见埋点方案优劣势对比及选型建议
文章插图
二、埋点埋什么?在用户行为分析数据埋点中,最常用的模型是事件模型,该包括事件(Event)和用户(User)两个核心实体,同时还需要配合内容(Item)实体,才能做更多维度的分析。
1. 事件(event)每一次浏览、页面按钮/元素的点击都是一个事件,管理事件时通常按照用户的行为路径以及业务流程,对事件进行分类管理,例如分为浏览事件、点击事件、以及系统事件等类别。
用户|用户行为数据采集:常见埋点方案优劣势对比及选型建议
文章插图
一次事件完整的数据结构构成如下:在什么时候,什么位置,做了哪些事情,使用产品为了达到什么目标,他是如何使用的等问题。在埋点开发时,要有能够标识唯一事件的ID标识、事件描述信息、以及事件的属性信息,事件的属性主要包括用户属性和内容属性。
用户|用户行为数据采集:常见埋点方案优劣势对比及选型建议
文章插图
2. 用户(User)属性每一次事件对应一个独立的用户实体,用户的画像(profile)信息构成了事件最重要的属性信息,例如用户的设备属性、地域属性、性别、年龄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