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用户行为数据采集:常见埋点方案优劣势对比及选型建议( 二 )


3. 内容(Item)属性事件的操作实体一般是内容或内容的集合,例如浏览某一页面,或某个商品,在埋点统计时,需要记录页面(page)、区块位置(Block)、元素(item)。
4. 埋点需求怎么提例如,团购App新上线了金刚位,来进行不同业务品类的流量分发。金刚位内容可能不同用户看到的是不一样的,在实际分析时,平台运营侧,偏重于按照位置分析,看哪一个位置的点击效果好,而品类运营则会聚焦于内容哪一个品类的转化更好。埋点需求的关键要素包括:

  • 事件名:点击金刚位
  • 事件ID:clickjingangwei
  • 事件类型:click
  • 页面:首页homepage
  • 区域:金刚区
  • 元素:item位置、item内容
  • 平台:微信小程序、APP(android、iOS)、PC
  • 应用版本:8.0.1
  • 用户属性:城市、设备机型等SDK可以采集的通用属性
以上仅做示例,实际上,每个公司的埋点模型定义的字段是不一样的,对于可以SDK默认收集的字段不需要提需求,仅对可以明确定义唯一事件的内容进行说明即可。
用户|用户行为数据采集:常见埋点方案优劣势对比及选型建议
文章插图
三、常见的埋点方案对比分析1. 代码埋点代码埋点是最早的埋点方式,根据业务的分析需求,将埋点的采集代码加入到应用端。按照埋点实施方,又分为前端(客户端)埋点和后端(服务端)埋点两种类型。
1)客户端埋点
由前端开发手动定义数据采集时机、内容等将数据采集的代码代码段加入到前端业务代码中,当用户在前端产生对应行为时,触发数据采集代码。
优点:
  • 按需埋点,采集数据更全面,几乎可覆盖所有数据采集场景
  • 行为数据和业务数据可充分联合分析
缺点:
  • 延迟上报,数据丢失率高(5%-10%)
  • 需要客户端发版,用户端更新App
  • 埋点开发工作量大
  • 埋点流程需要多方协作,容易漏埋、错埋
适用场景:
全面分析用户在客户端的操作行为,对于一些电商交易类的产品,需要把行为和业务数据充分结合分析
2)服务端埋点
由服务端开发将埋点采集代码加入到后端服务请求中,当用户前端操作请求服务端数据时,按照约定规则触发埋点代码
优点
  • 按需埋点,采集数据更全面,几乎可覆盖所有数据采集场景
  • 行为数据和业务数据可充分联合分析
  • 数据采集实时上报,准确性高,丢失率低
  • 服务端更新,不需要客户端发版或用户更新版本
缺点
  • 纯前端操作不触发服务请求的按钮点击无法采集数据
  • 埋点开发工作量大
  • 埋点流程需要多方协作,容易漏埋、错埋
适用场景:
对于一些非点击、不可见的行为,或者要获取用户身份信息、更多的业务相关的属性信息。如果前后端都可以采集到,优先后端埋点
2. 全埋点全埋点也有称之为无埋点或无痕埋点的,主要是将埋点采集代码封装成标准的SDK,应用端接入后,按照SDK的采集规则自动化地进行数据采集和上报
优点:
  • 接入SDK后,可自动采集数据,无需按需开发,节省开发成本
  • 页面可见元素均可自动采集,数据更全面
  • 埋点流程简单,业务使用埋点系统自助定义事件,新增埋点需求无需业务开发参与
缺点
  • 动态页面或页面不可见行为数据无法采集
  • 和业务强相关的属性信息采集困难
  • 数据全部采集,数据存储压力大
适用场景:
业务场景简单,如工具、应用类的产品,或者业务发展初期,产品快速迭代需求比精细化分析优先级更高,只需要分析简单的PV、UV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