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理|产品经理跌下神坛?( 二 )


我觉得,用来形容产品经理行业的发展趋势,回答产品经理是否已经跌落神坛的问题,恐怕再合适不过了。
自从1927年宝洁出现第一名产品经理以后,产品经理就进入了行业发展的快车道,这背后的叙事逻辑其实是跟随时代变迁而不断调整的。
透过时代的后视镜,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互联网实际发生过三次“圈地运动”,伴随着而来的是产品经理行业的追随与呐喊。
第一次是在1999年前后,以新闻门户为基本业态,出现了新浪、搜狐和网易“三巨头”。
而后,在2007年之后,出现了以应用平台为基本业态的大洗牌,门户们陷入“模式困境”,出现了成长乏力的态势,而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则分别从搜索、电子商务和即时通信工具三个方向出发,到2010年前后完成了反向超越,成为“新三巨头”,它们被合称为BAT。
而从2012年开始,智能手机异军突起,互联网的用户重心从电脑端向移动端快速平移,由此发生了第三次“圈地运动”。
如今再看今朝,元宇宙的概念还为时尚早,但产业互联互通的时代却早已经来临,对于B端产品的发展需求,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产品经理行业的新秩序和发展源动力。
那么,结合过去的三次“圈地运动”和正在发生的产业互联时代,产品经理行业的发展,总得来说,我个人以为:目前已进入【逐步恢复期】的后半程,正处于走向成熟前的黎明期。
第一次、第二次的“圈地运动”带来了产品经理行业的普及,而第三次移动互联网时代将其推向了高潮,直接进入了行业的巅峰,迈入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时代。
而,恰在此时,产品经理行业逐步迈入了细分化、垂直化的深度发展,可以说是进入了技术性调整周期,我反倒以为这个阶段表面的繁荣恰恰是快速地衰落与调整,行业同质化过剩,细分领域却并未形成,鱼龙混杂,门槛几近不存在,涌入进来的太多非专业人士了,草莽与无序,被迫重新成为底色。
直到消费互联网几近饱和的前两年,市场的饱和,直接导致迈向实质性的触底,一个可参考的证据,便是拼多多崛起之后,消费互联网格局的大局已定,增量市场告一段落,接下来进入了存量的博弈,与此同时,产品经理在经历了原罪、无序、草莽的发展之后,重新开始进入了内卷下滑的谷底。
从表面来看,呈现两级分化的特征:一方面,卓越的产品经理不断续写着传奇,但极为或缺,另一方面,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已成为客观事实。
多少有点类似郭德纲在感叹相声行业一样:好多人都是转行进来的,有唱戏的、有演员、有表演杂技的,甚至还有厨子、泥瓦匠,总之,都是本行混不下去转过来的。
咱可没有歧视行业,毕竟打工人都在拼命为社会主义奉献着,只是尺寸有所长短,术业有专攻,放在合适的位置才能更闪耀。
一个行业无序的表现应该就是没有新老接替的培训体系,低门槛的繁荣,并不能掩盖行业的参差,极度分化的背后,实际是行业的被迫探底。
只是跌落的斜率很大,很隐蔽,而且还有伪装,不仔细体会根本无法意识,甚至还会被表面的繁荣所取代,而事物的两级切换,往往是在无意识状态下发生的。
但是,值得庆幸的是,产业互联网接过了消费互联网传过来的接力棒,并开始了下一轮的冲刺。
更值得期待的是,因为有了前期的试错,规范和经验成了新秩序稳步建立的基石,凭借着B端市场和企业服务的东风,产品经理行业开始逐步回调,逐步摆脱了情绪化的表达,拥抱了理性和克制,进入了稳步恢复期,并逐渐构建起成熟的稳定体系。
所以你看,登顶或者跌落神坛都不是最终状态,持续的探索,每个人的渺小形成的强大合力,才是促进行业持续、健康、稳步发展的原动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