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断腕”,谁的福音( 四 )
至少从市场反应来看,投资市场对微信开放外链似乎持积极态度。9月17日,腾讯股价涨2.39%,收报461.8港元,总市值4.43万亿港元。
当互联互通推到互联网巨头间的“柏林墙”,最终受益人除了这些掌握大把流量的企业,千千万万个拥有优质产品与过硬实力、具备用户思维和经营能力、尊重互联网公平与开放的中小企业,也可能从中获益。
文章插图
一位从事抖音大V运营的业内人士向零态LT(ID:LingTai_LT)透露,不少品牌和KOL都在想办法将平台的公域流量转化为私域流量,特别是转到微信群的做法比较普遍。具体方式可能包含:私信粉丝提醒加微信群、免费/低价授课通过微信群领取资料、向消费者留微信客服提供售后服务等。
同样的情况在淘宝也很普遍,私信粉丝加微信群提供售后服务、随货品附赠微信号奖励现金等流量迁移方式大同小异,但无一例外都是将流量沉淀到品牌或商家的微信私域。
从大趋势来看,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正在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线上经营能力不断增强;疫情更让它们意识到线上线下一体化经营的重要性,私域流量才是支撑企业长久持续发展的基石。
对于各平台成熟的品牌商家、达人、服务商而言,尽可能沉淀私域流量才是王道。
过去经年,因错综复杂的资本、业务关系,互联网行业一直存在AT两大阵营。借助老大哥腾讯在即时通讯领域的绝对流量优势,腾讯系长出了京东、拼多多等一批新兴企业;但在短视频和直播风口之下,字节跳动又以一己之力单挑各家,将流量生意玩得风生水起。
如今,随着一场互联互通大运动,行业或将重新洗牌,但有一点不容置喙,互联网发展的未来,开放终将对抗封闭。
推荐阅读
- 阿里巴巴|马云“接班人”是啥来头第一天上任,阿里巴巴损失517亿!
- 朋友圈|微信又更新!朋友圈这种图不能发了?
- 电商|俞敏洪或要“转型”?在电商平台做起直播带货,是有何打算?
- 亚马逊|告别“好评返现”,商家侧的“晒单有礼”还有意义吗
- 上门|快递上门的“蜀道难”
- 低俗词汇|B站发布“低俗词汇谐音梗”治理公告,多次违规将被封号
- 工地|“小马云”已不火,如今“工地马云”火了,网友:确定不是本人?
- 景气度|2022,七“贱”下天山
- 劳动者|这些工作将实行“职称制”!官方发通知,新的“香饽饽”行业来了
- 网易养不起“考拉”,阿里拼多多急剁手,网友丁磊全职养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