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鸦|挑战淘宝,下一个Shopify能否在中国崛起|数字化转型观察02( 二 )
今年以来,从年初最高点约33港元,到上月低点8.2港元,微盟股价一路向屏幕右下角前进的走势,已经明显反映出投资者的担忧情绪,尚未从港股创业板(GEM)转主板上市的中国有赞,股价更是已经仙股化,这一走势,与去年两支标的在全球性SaaS热潮中的表现,形成鲜明反差,即便去年年初遭遇“删库跑路”恶性事件冲击,微盟股价当年仍录得翻倍涨幅。
值得一提的是,七月份有赞微盟股价的一轮加速急跌,直接诱因便是阿里腾讯考虑相互开放生态系统,放松限制的市场传闻,包括阿里将微信支付引入淘宝平台,腾讯则将允许淘宝电商信息在微信分享,或允许微信用户通过小程序使用淘特等阿里系产品。摩根大通的分析报告明确认为,巨头和解对独立电商SaaS影响负面:“市场就微信若开放予淘宝和天猫对微盟潜在影响的忧虑增加……公司主要的下行风险在于微商城客户的需求可能受损。”
我们对巨头拆墙后2C电商及2B商户服务生态的演变,则有着截然不同的判断。
究其本质,这一问题可以概括为: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将是更大的马太效应,淘系强者恒强,还是更大的竞争烈度,平台控制减弱?结合日渐清晰的消费互联网治理整顿政策取向,不难得出结论。
展开进一步的阐释前,本周北美电商市场一条大新闻值得回顾,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Similarweb收集的数据,北美电商SaaS巨头Shopify所服务的商户独立站,在今年最近一个季度(二季度)IP访问总量首次超过亚马逊,三季度这一流量差距将进一步拉开,Shopify支持的电商网站预计将吸引12.2亿访问者,而亚马逊为11.3亿。
尽管GMV与亚马逊仍有巨大差距,但Shopify已令后者感到如芒在背,据称亚马逊于去年末启动代号“桑托斯”的内部项目,一度由贝索斯亲自管理,试图追随Shopify,卡位线下商户POS等业务。
令人感慨的是,Shopify早年崛起,正是源于亚马逊建立电商市场垄断性地位后,针对商户的捆绑销售等一系列变现做法,引发平台商户反弹,大批卖家开始寻求独立建站,提供搭建网站及后端业务管理工具的Shopify,踩准了这一趋势,也获得了巨大回报,其创始人托比·卢特克( Tobi Lutke),最新身家达到126亿美元,已超越蔡崇信,成为加拿大科技界第一富豪。
文章插图
(Shopify创始人身家超越阿里系大佬蔡崇信,一个意味深长的交错)
Shopify能够达到当下近2000亿美元的估值水平,还与另一个更为重要的宏观因素有关,那就是线上零售,从“人找货”向“货找人”的潮流演变,这也是中美电商产业进化的共同方向所在。
传统平台电商,曾经是“人找货”不可或缺的枢纽,而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的空前繁荣,使零售业务“人货场”三要素中“场”的内涵,逐渐从“平台”向“场景”演变,消费者购物动机出现后,第一反应往往不再是打开手机淘宝,搜索商品类目名称下滑筛选,而是首先在社交媒体上搜索“靠谱”意见领袖(KOL/KOC)的评测推荐,“降低消费决策成本“的价值载体,从平台或品牌,向个人“网红“迁移,顺理成章,2C零售生意,越来越需要考虑的也不再是电商平台招商政策,而是“消费者玩的地方在哪里?”,零售与营销渠道趋于融合,不断前移向消费者“起心动念“的场景,从这一角度着眼,不难看到一种流行预测的谬误,即认为平台壁垒打通后,社交电商平台孵化的中小卖家将重新回流淘宝。
社交电商时代卖家跟随精准流量“逐水草而居”的特征,同样支撑着对不依赖于特定平台的独立建站、营销工具需求,决定了这是一门可以长期耕耘的“好生意”。
推荐阅读
- 用户|淘宝将实现退货秒退款,每年至少要交88元,亚马逊直接退款不退货
- 快递柜|最高罚3万,新“快递管理办法”实施是机遇还是挑战?
- 商家|淘宝禁止“好评返现”
- 百叶窗|淘宝上要价900的杜亚电动百叶窗拼多多上就卖600,让我来试试水
- 返现|淘宝“好评返现”没了
- 天猫|电商行业怎么了?大批商家退出淘宝,4个原因很现实
- 淘宝|拼多多的东西为啥那么便宜?知情商家说出原因,满满都是“套路”
- 驿站|淘宝天猫春节照常发货,菜鸟 3 亿补贴直接发给一线员工
- 商家|戴珊上任“第一把火”:淘宝和天猫合体,利好中小商家
- 淘系|淘宝的中场战事:慌乱、追赶、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