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滴滴下架两个月,网约车江湖未见新王( 四 )


网约车|滴滴下架两个月,网约车江湖未见新王
文章插图
(图片来自前瞻产业研究院)
但来到2020年,在受疫情影响停摆将近一个季度的情况下,网约车市场规模依然稳定在2980亿。
更重要的是,从渗透率来看,除了一线城市已经达到50.3%,增长潜力有限之外,三四线中小城市,乃至新一线城市,都还有可以想象的空间。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的数据,目前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和四线及以下城市网约车渗透率分别为20.3%、7.6%、3.2%和2.8%。而作为老大哥的滴滴,也一早成立以高性价比为主打的子品牌花小猪,企图抢占下沉市场。
网约车|滴滴下架两个月,网约车江湖未见新王
文章插图
(图片来自前瞻产业研究院)
在万物皆可下沉的中国互联网世界,网约车巨头们可不会错过这个画饼的机会。
当故事讲好了,资本市场的热情自然也就很容易被撩拨起来了。
9月6日,曹操出行官宣完成38亿B轮融资,是今年中国网约车行业的首笔融资。
9月23日,Late Post报道称T3出行即将完成新一轮融资,由中信集团领投,总融资金额高达50亿元——需要提醒的是,如果这个数字属实,那将是2017年底滴滴获得软银投资之后,中国网约车行业规模最大的一笔融资。
网约车|滴滴下架两个月,网约车江湖未见新王
文章插图
(图片来自T3出行官网)
突然间热闹起来的投融资市场,让外界对网约车行业重新有了期待。
但同时带来的,还有担忧:获得资本投喂的网约车平台们,会不会再次走上烧钱补贴的老路?
毕竟我们前面提过,高德、美团在滴滴倒下的7月已经推出了多轮补贴。
而经过多年的捶打,国内的网约车用户早已明白一个道理:资本的每一分馈赠,早已暗中标好价格。
失去理性的补贴战,也绝不能给网约车行业带来光明的未来。
靠烧钱补贴抢市场,注定难以摆脱亏损命运,受过惨痛教训的网约车巨头当然很清楚这一点。
网约车|滴滴下架两个月,网约车江湖未见新王
文章插图
(图片来自Pixabay)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Uber这个全球网约车行业的正面典范了。
对于中国的网约车平台来说,盈利还是个难题。既然如此,我们不妨好好看看Uber是如何解决这个难题了。
要知道,这不是Uber第一次传出好消息。2018年上半年,《华尔街日报》就曾爆料Uber就实现了15.65亿美元的盈利。但由于Uber彼时尚未上市,没必要向外界公开详细财报数据,所以有媒体对这个突然冒出来的数字感到惊讶之余,也有很多不解。
网约车|滴滴下架两个月,网约车江湖未见新王
文章插图
(图片来自亿欧网)
不过,现在和2018年和相比,Uber这两个阶段的盈利模式可是有很大区别。
2018年这一回,Uber之所以能实现盈利,是因为将东南亚、俄罗斯的一系列业务打包出售,达到止损和回血的效果。
实际上,那个阶段Uber还没法通过常规业务达到收支平衡。但通过不断调整业务架构,以及壮士断臂式的资产出售,Uber还是稳住了自己的基本盘,且留出了足够弹药。
而现在,Uber的生态链条和4年前相比又有了很大变化。
一方面,Uber通过不断的并购打通全产业链,提高在市场内的影响力并降低流通成本。比如今年8月份收购香港交通预约平台HKTaxi,以及7月份收购物流公司Transplace等,都是对自身生态的延展和补充。
另一方面,滴滴想做但没做成的外卖业务,如今成了Uber最大的营收法宝。数据显示,二季度Uber外卖业务营收为19.6亿美元,打车业务为16.2亿美元,前者同比增幅高达122%,后者为98%。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