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猫猫|漫谈网络叠音词——从修辞手法和语义规律看网络语言的特征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我国的网民数量快速增长。随着网民数量的越来越大,网民为了网上交流而自创的网络语言成为了一大语言现象。网络流行语的出现,以及人们乐此不疲的使用网络流行词语,是是人们透视公众态度、意见的切入点。客观来说,网络流行语这一客观存在不仅仅是单纯的语言学表征,而是在更广阔的社会的大环境中多方博弈的结果。中国的网络每年都会产生一批极具个性色彩的网络流行语。
躲猫猫|漫谈网络叠音词——从修辞手法和语义规律看网络语言的特征
文章插图
这些流行语涵盖了社会的各个方面,从“宅男”、“偷菜”到“别留恋哥,哥只是传说”,以及无厘头的“贾君鹏,你妈妈叫你回家吃饭”,都是由政治场域、文化场域、物质经济场域等共同建构的结果,都是将既存知识结构投射至欲造的新词之上从而进行新词的意义建构,也是基于隐喻思维的在线意义建构方式。网民在表达某人没有操守、厚颜无耻时,常使用“节操碎一地”来代指。“节操”即“气节操守”,为一虚拟之物,一般来说,只有实物才会“碎”,故此处将“节操”隐喻为一实物,即借用了“实物破碎”这一框架。“滚粗(滚出去)”、“捉鸡(着急)”、“肥猪流(非主流)”等网络流行词,都是以形象感皆强的词作为模板,将原来的词义进行意义的整合,并提取关键词进行建构,或者用突显部分代整体建构,以整体中某一突显特征或部位来指代整体,形成了网络流行词的主要特征。
躲猫猫|漫谈网络叠音词——从修辞手法和语义规律看网络语言的特征
文章插图
网络流行词中存在大量的叠音词,如“范跑跑”、“躲猫猫”、“楼脆脆”、“墙脆脆”、“楼薄薄”、“楼歪歪”等等。这些叠音词不但在网民间广为流传,而且被许多主流传统传媒广泛引用,使这些叠音词成为约定俗成的网络用语。叠音词指的是将相同的音节重叠起来而成的词。它是汉语的一种修辞手法,也是汉语的一大特色。词的结构最初是单音节的,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不断得到提高,需要把认识的成果用新的词语反映出来,于是不断创造新的词,其中把单音节有规律地搭配起来而构成的叠音词就是造词手段之一。叠音词因为音节的重复叠加,语感上音节得以重复强化,伸张了节奏,强化了韵律美,使用起来琅琅上口。叠音词这种语言结构的产生还受汉民族的风俗习惯、心理素质的影响。自古至今,汉民族有一种追求对称的民族审美心理,这一心理体现在语言的结构和节奏上。从《诗经》的“关关雎鸠”、“氓之嗤嗤”到李清照的“凄凄惨惨戚戚”,再到今天网络流行词“范跑跑、躲猫猫、楼脆脆”,都体现了汉民族这一审美特质。
躲猫猫|漫谈网络叠音词——从修辞手法和语义规律看网络语言的特征
文章插图
人们使用叠音词除考虑词的基本义以外,还受其独特的修辞功能影响,往往出于修辞的目的而使用。性质叠音词重叠后变为状态形容词,具有了描写性。比如某些动词可以按AA式或ABAB式重叠,重叠后表示动量,有“反复多次”的意思。最重要的是,叠字能借声音的繁复增进语感的繁复,张大语调的和谐。汉语是一种有着严格声调的语言,单纯词中有叠音式的,合成词中语素选择有相对自由性,这为语流从音节组合方面取得更佳的效果创造了条件。重视并善于彰显汉语音乐美是汉语的文化传统,这种传统构建了汉语语音形象美学的基底。叠音词因为音节的重复叠加,语感上音节得以重复强化,伸张了节奏,强化了韵律美,好比音乐表现上的重复叙述,给听众更深刻悠长的内心感受。不同的重叠形式表现了汉语不同的快慢节奏,犹如音乐节奏上有二分之一拍、四分之二拍、四分之三拍等多彩的表现形式。因此叠音词会让我们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一种较强的声音韵律美的享受,这是语言文字的声音,也是汉语特有的语音形象审美特质的体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