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姐姐|互联网是如何把用户变成商品的?
编辑导语:当下,互联网与我们之间已经有了密不可分的联系,互联网产品们总是利用各种各样的玩法、功能等吸引用户的注意力,由此,用户所投入的注意力不断提升,用户数量也在逐步增长。本文作者针对互联网与用户的关系进行了讨论,一起来看一下。
文章插图
2021年中国互联网大会上,清华大学兼职教授、清华产业转型顾问委员会主席黄奇帆在会上指出当前消费互联网领域的四个问题:烧钱扩规模以取得行业垄断、利用人性弱点设计产品、利用垄断地位采集信息侵犯隐私、互联网杀熟。
这四个问题几乎我们所有人,都在生活中或多或少的体验过。日常打车只使用滴滴打车,被拼多多的文案所吸引而去“砍一刀”,被各种软件“监听”泄露个人喜好,作为老用户而被电商平台展示区别对待的价格……
面对以上的现象,大多数人会把怨气撒在这些互联网公司上,批判他们为了赚钱而不择手段。
但在这四个现象的背后,其实隐藏了一个更加细思极恐的事实。
在互联网平台面前,我们已经变成了“商品”。
而一个活生生的用户,是如何一步一步被互联网平台逐渐调教成为商品的,这其中要经历哪几个过程?
现在,我们以互联网平台的视角,去逐步拆解,要把用户变“商品”,总共分几步。
一、第一步:抓住用户的注意力科学实验表明,大多数人并没有同时处理多项任务的能力。
只要一上网,由于信息量庞大且密集,人们的工作记忆就会严重超载,导致大脑额叶难以聚精会神地关注任何一件小事。
同时,由于神经通路具有可塑性,上网越多,对大脑适应精力分散状态的训练就越多。
这也是为什么习惯上网的人,只要离开互联网,就会感到无所事事,不知道该去做什么其他的事情。
所以,抓住用户注意力的第一步,就是信息过载。
抖音的沉浸式画幅,微博的timeline(无限下滑、无限刷新),快手的九宫格、电商平台焦点区域近乎满屏的推广位与banner栏……
文章插图
互联网平台所做的所有努力,只为了达到一个目标,那就是给用户输出高密度且同步展现的庞大信息量,使用户无法分散一丁点精力到页面之外。
当然,仅仅靠高密度输出的信息量就想占领用户所有的注意力,未免有些天真。
如果你每天刷抖音看到的都是学习视频,估计你五分钟之内一定会放下手机。
所以,抓住用户注意力的第二步,是人性。
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场景。如果你是一个原始人,居住在森林之中,生存环境异常恶劣,此时你会有哪些需求?
只有一种需求:活下来。但这个需求背后,其实又蕴含着三个逐步递进的子需求:
- 食物。我必须保证有充足的食物,以保证我不至于被饿死。
- 对抗危险。我必须具备对抗外界危险环境的能力,我能够与野兽搏斗,能够有房屋可以遮风避雨,我能够掌握基础的医疗能力。
- 交配。我必须能够保证有配偶,以完成繁衍下一代的需求。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吃播”、美食博主、网红小姐姐的短视频,永远受用户欢迎,占据用户大量的注意力。
但对抗危险的需求,其实伴随着诸多衍生方向。比如通过展示权威性、通过反差对比、通过对信息稀缺性的渲染……
这些营销手段的背后,其实都蕴藏着对抗危险的底层逻辑:如果你不听我的,你可能会吃亏,甚至陷入危险。
推荐阅读
- 小红书|等老了改名吗?小红书成功注册老红书商标
- 工地|“小马云”已不火,如今“工地马云”火了,网友:确定不是本人?
- 冰块|黑龙江女子网上买小金鱼,到货之后冻成冰块,网友:起锅烧油吧
- 小米区块链宠物“加密兔”宣布 3 月 1 日下线
- 收购|外媒消息:腾讯将以数十亿元人民币从小米手中收购黑鲨
- 小相|小人物出海记:抢食亚马逊,月销百万
- 业务|哈啰出行新公司业务含小客车租赁
- 隐私|小米应用商店移除32位包必传限制,开发者可自主决定上传APK类型
- 盲盒|上海制定反垄断、互联网营销算法、盲盒经营活动等新业态合规指引
- 身份证|金融小程序活体检测:转化率提升30%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