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铺|亚马逊封号潮蝴蝶效应:华南卖家没落了?( 二 )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投资机构已开始排查所投跨境电商品牌的风险,包括重新看待他们的估值,甚至某些大卖家上市计划或也存疑了。”朱秋成也坦言:“资本入局跨境电商会产生一定影响,目前资本对于跨境电商的最大担忧之一即数据安全,风控问题,资本会谨慎思考。”
不过,也有另一种声音表示,此次封号事件对后期资本市场对于跨境企业的投资热情或许影响并不大。谭嘉荣解释道,从上半年资本数据来看,已经超过了去年一整年的金额。根据白鲸出海不完全统计,2020 年共有6个国内跨境电商项目获得融资,但是今年上半年多达23个。其中DTC也成为资本最青睐的赛道,共有12个DTC出海项目获得融资。 “Anker和SHEIN在特定历史阶段抓住了红利,某方面也成功出圈,引发大众对出海品牌和独立站讨论。所以,封号事件后期资本市场对于跨境企业的投资热情仍值得期待。”他说。
店铺|亚马逊封号潮蝴蝶效应:华南卖家没落了?
文章插图
店铺|亚马逊封号潮蝴蝶效应:华南卖家没落了?
文章插图
如何理性看待此次封号风波?一场“行业血战”已经被掀起。对于身经百战的老跨境人或许早已对“封号名场面”司空见惯,从2018年“214封号”、到2019年“525封号”、再到2020年“开年封号”,但为何大部分跨境卖家在这次封号事件中略显淡定且鲜少有人站出来喊冤,究竟该如何公正可观的评价此次封号对行业的影响,以及更深远的意义是什么?
此次亚马逊关店动作大,上市级别大卖都已经伤筋动骨,业界流传尤其针对精品类卖家下手更为“猛烈”。“之所以精品类卖家更易中招,很关键的一点在于精品模式更容易打造爆款,带动店铺起量,因此卖家集中在精品类上或存在通过黑科技等方式提升店铺或产品排名的动机,操纵虚假评论等进而美化Listing。而另一方面,泛品类等权重相对较低,不占据优势,容易被忽视因而在此次封号事件中产生负面影响较弱,反而提供了一个切入精品业务的机会。”朱秋成分析道。
谭嘉荣告诉雨果跨境:“现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过去很多促销的路径逐渐失效。而海外的消费群体也开始使用更多的测假评论的工具,从本质来看,亚马逊此轮封号严打的确在维护本身平台的公平性。”
不过,大多数卖家在此次封号事件中吐露心声——亚马逊的机制更像是一个黑匣子!解释权都在平台,卖家们很难了解什么行为、什么时间点会触发平台底线,全靠一次次的“试出来”。面对突如其来的封号危机,卖家们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而这无非诠释了一个最基本的平台生存法则,即合规经营;但另一方面,这个事件也在暗示跨境电商玩家们,卖家对平台的依赖性越大,面临的不确定风险亦在加大。
“一旦被封号后再恢复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这对卖家而言是一种难以承受之痛,轻则元气大伤,重则相当于直接被判‘死刑’,不排除还有部分出现‘误杀’的情况。更艰辛的是,在‘中招’之后申诉之路步履维艰。”卖家Fannie说道。
小编想说,跨境电商卖家更加合规的同时,也希望能够对于跨境电商平台进行规范和监管,比如通过中国电子商务法律,完善跨境电商细节。无论是从卖家方,还是平台方,都要严加规范,让卖家合理诉求和完善维权途径,有法律依据。
谭嘉荣基于出海电商模式的三个阶段做进一步解读:
店铺|亚马逊封号潮蝴蝶效应:华南卖家没落了?
文章插图
一是红利期:早期卖家利用供应链优势,以站群模式对平台电商的竞争对手营造极大的经营性优势,从而发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