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国|万国来朝大戏:各朝皇帝的面子工程( 二 )
真正将“万国来朝”由书本和卜辞上的记述变为现实的 , 应该是汉代 。从汉代开始 , 对西域的经营和对匈奴的征服 , 以及班超和甘英等人的冒险 , 使汉朝真正出现了一批九州之外的国家来朝贡 , 但也恰恰在汉代 , 朝贡体系才在真正意义上建立起来 。
汉代君主发现 , 实际上自己统治的帝国并不能像《尚书》、《诗经》等经典中解释的那样 , 是整个天下 。匈奴的南下侵扰和西域小国的叛服不常 , 使这个帝国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一定要分清哪些是真正臣服于自己的藩属国 , 而哪些又是时不时来朝贡一下的朝贡国 。
基于现实政治策略的考虑 , 藩属国是维系帝国边疆稳定的关键所在 , 它们是帝国“万国来朝”的重中之重;至于那些朝贡国 , 就像大秦、安息、天竺等 , 遥远得不知道其究竟是否真实存在 , 所谓的朝贡也不过是两个时空偶然发生了一次约会而已 , 不必记挂于心 。但是作为一种粉饰太平的手段 , “万国来朝”自然是来的国家越多越好 。
从此以后 , 华夏帝国就开始了不断“发现”朝贡国的旅程 , 每一个愿意面见皇帝并且献上本国礼品的外国人 , 都被算作是“贡使” , 他们献上的礼品 , 无论是为了通好 , 还是为了做生意方便 , 都被算作“贡品” , 而他们所来自的国家 , 就自然而然成为了天朝上国恭敬的“藩属” , 只不过光荣成为“藩属”的本国对此却一无所知 。
盛世隋唐 , 到被后人称为“儒治帝国”的宋朝 , 再到蒙古人统治的大元 , 再到扫除鞑虏的明朝 , 这条脉络不绝如缕 , 一直通向1761年元旦举行盛典的乾隆盛世时代 。“万国来朝”这样一个浩大的面子工程就以这种方式传承下来 。融入到画师悬想的《万国来朝图》当中 , 成为帝国声威烜赫的有力证明 。
万国来朝 , 四夷宾服 , 声教广被 , 恩泽天下 。一切都那么美好 , 但问题只有一个:这一切要是真的该多好!
遗憾的是 , 这一切只存在于画师笔下望空悬想的画中 。现实当中 , 这个元旦庆典 , 没有那些来自西洋手捧礼物的各国夷人 , 甚至连天朝自夸的五十七个外藩属国和三十一个朝贡国都没能凑得齐——因为这一年本来就不是各藩属国的朝贡年 , 朝鲜和南掌的贡使也在之前一年进贡完就回去了 。
根据《实录》和《起居注》记载 , 大年初一只是“御太和殿受朝 , 作乐宣表如仪” , 然后请蒙古王公和入了紫光阁的各位功臣吃了顿饭 , 根本没有“万国来朝” 。
这幅虚拟的《万国来朝图》的作用 , 和每年年节宫廷升平署都会上演的“万国来朝”连台大戏一样 , 不过是为了点缀一下节日气氛 , 让皇帝、太后开心一下而已 。
万国来朝更像一笔买卖 , 帝国付出巨资 , 买回底气和尊严 , 贡使得到回赐和金钱 , 双方皆大欢喜
当然 , 维持这样一个面子工程 , 耗费自然也是巨大的 。如果仅仅是按照书上记载的那样 , 只规定“万国”有朝贡的义务 , 帝国坐享其成 , 自然是再好不过 。
作为礼仪传世的天朝上国 , 自然不能薄待那些倾心向化的属国 , 吝啬显然有失天朝体面 , 只有夸饰天朝的富有才能吸引一批又一批的贡使前来朝贡 , 使“万国来朝”可以年复一年地表演下去 。从汉代开始 , 朝贡就是帝国一项耗费巨大的开支 , 接见 , 赐宴 , 赐印绶、冠带、金银、彩缯 , 都不在话下 , 所回赐之物高出贡品数倍不止 。而这些金帛丝绸之属 , 贡使带回国内 , 转手又是一笔不小的进项 。
推荐阅读
- 阿里巴巴|马云“接班人”是啥来头第一天上任,阿里巴巴损失517亿!
- 劳动者|这些工作将实行“职称制”!官方发通知,新的“香饽饽”行业来了
- 数字人民币|反逃税、反洗钱、反贪腐!数字人民币席卷而来,剧变正在酝酿
- 实体店|电商交税未来或成趋势,多数卖家不赞同,背后原因不为人知
- 弹幕|弹幕文化发展至今,内容形式即将来到图片阶段
- ktv|KTV瞄准老年人
- 市场|中国搜索引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后来者持续涌现!
- 百叶窗|淘宝上要价900的杜亚电动百叶窗拼多多上就卖600,让我来试试水
- 视频平台|创作激励“姗姗来迟”,视频号“还能饭否”?
- 从业者|这行成为“香饽饽”?“懒人经济”时代来临,大批从业者月入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