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国|万国来朝大戏:各朝皇帝的面子工程( 三 )


即使是宋代这样积弱的王朝 , 为了证明自己“奉天应命”的合法性 , 也在不断“赐”给辽、西夏岁币时 , 以“厚往薄来”招揽各国贡使来朝 。而且越是国运颓唐 , 需要向北朝低头 , 就越需要来朝的“万国”找回帝国些许自尊心 。
于阗可能是最明了天朝心理的朝贡国 , 在进奉给宋廷的一封表文中 , 于阗将宋朝皇帝称为“日出东方赫赫大光照见四天下 , 四天下条贯主阿舅大官家” 。这种太过赤裸裸的阿谀逢迎即使是时人也感到哭笑不得 。
从1009年到北宋末年的1124年 , 在长达115年的时间里 , 于阗使者多则一两年 , 少则半年就到宋廷去一趟 , 每趟单程就要花费两年时间 , 但这些长途跋涉实在所获颇丰 。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中提到那些于阗贡使“皆小金花毡笠 , 金丝战袍束带 , 并妻男同来 , 乘骆驼 , 颤兜铜铎入贡” , 每次来到京师都被当成贵宾 , 由官府隆重接待 , 沿途有驿站官吏照拂 , 一家大小连吃带玩 , 生意自然风生水起 , 如果遇到了劫匪更是天大的幸运 , 因为官家会以高出货物数倍的价格给予赔偿 。
等到宋室南渡 , 国力再次下降 , 这种对“万国来朝”的需求就愈发浓烈 。南宋初年蒲甘国的所谓贡使“入贡方物” , 颇为欣喜的宋高宗很快诏谕“本司依体例计价 , 优与回赐”——万国来朝更像一笔买卖 , 帝国付出巨资 , 买回底气和尊严 , 贡使得到回赐和金钱 , 双方皆大欢喜 。
“万国来朝”的面子工程最轰轰烈烈的是在明成祖朱棣时代 , 这个时代不仅诞生了一位篡夺自己侄子帝位的皇帝 , 还出现了一位以周游世界著称后世的传奇太监郑和 。心虚的皇帝和雄心的太监一拍即合 , 将“万国来朝”发挥到空前绝后的极至 。
郑和驾驶的巨大船队驰骋于大海 , 向停靠的每一个国家宣扬上国恩赐以及那位篡位皇帝的合法权威 , 另外大撒令列国眼红的金钱丝帛 , 慷慨地许诺官爵 , 还顺带平定这些小国国内的叛乱 。
明帝国的慷慨大方收获不菲 , “万国来朝”终于闪亮登场 。永乐一朝 , 扬威异域的明朝使者有21批 , 但来中国朝贡的使团却有193批 , 永乐皇帝很欣慰地享受各国“贡使”用不同语言进行的阿谀赞颂 , 收下了成堆的土布、香料、药材、“殊方异物” , 还有几头长颈鹿 , 为了表现自己圣人治世的身份 , 这几头长颈鹿被命名为“麒麟” 。
帝国为了这些荣耀付出了令人瞠目的代价 , 贡使运来的明朝府库中早已库胀仓满的陈年积货 , 一般也是找不到市场的商品 , 再让好大喜功的明帝国一笔笔地高价吃下 , “虽倾府库之贮 , 亦难满其谷壑之欲” 。
尽管明朝早有定例 , “凡海外诸国入贡 , 有附私物者悉蠲其税” , 但是等到贡品送到眼前时 , 皇帝却打消了念头:“商税者 , 国家以抑逐末之民 , 岂以为利?”朱棣在谕旨中大方地说道:“今夷人慕义而来 , 乃欲侵其利 , 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万万矣 。”关乎皇帝体面 , 帝国再肉痛也要大方掏钱 , 此乃一等国策 。
永远没人知道为了“万国来朝”的面子工程 , 大明朝究竟花了多少钱 。一位户部官员为了防止这种不合算的买卖再度上演 , 将所有的账目付之一炬 。只留了一部《三宝太监西洋记》的小说 , 让人去回想旧日“万国来朝”的荣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