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教义|马伯庸:基督教第一次入华

【基督教教义|马伯庸:基督教第一次入华】唐武宗灭佛 , 殃及池鱼 , 景教也随之式微 。
大唐贞观九年 , 宰相房玄龄走出长安城外 , 准备主持一场盛大的欢迎仪式 。而皇帝李世民也在皇宫内翘首以待 , 满怀兴奋 。因为他们刚刚得知 , 一位大德 , 即将携带着真经进入长安 。
慢着 , 玄奘不是要到贞观十九年才回来吗?没错 , 此时的玄奘 , 还在印度的那烂陀寺进修 , 忙于写毕业论文 。这位进入长安的大德 , 不是玄奘;他带的真经也不是佛经 , 而是圣经 。
此人叫阿罗本 , 来自叙利亚 。他隶属于基督教中的聂斯托利派 。这个教派创始人叫聂斯托利 , 因为教义与主流解释不符 , 被开革出教 。他一气之下远走中东 , 创立了亚叙教会 , 在中东传教 。到了阿罗本这一代 , 他们终于把目光投向了丝绸之路的尽头 , 希望让上帝的荣光降临在那一片广袤的东方土地上 。
阿罗本向李世民进献了圣经和圣像 , 讲述了上帝创造天地、人类原罪、耶稣降世等故事 。李世民听没听懂 , 不知道 , 不过他态度不错 , 准许阿罗本留在长安翻译经典 。三年以后 , 阿罗本将一部分圣经译成了中文 。李世民看过以后 , 觉得没什么大问题 , 便下诏正式准许传教 , 并在义宁坊划出一片地来 , 兴建了一座教堂—这是中国有记载的第一座教堂 , 距离耶稣出世已经过去了六百三十八年—称为波斯寺 , 后又改名叫大秦寺 , 除了阿罗本以外共有信徒二十一人 。
阿罗本深知 , 在中国传教 , 不适应于当地文化是不成的 。聂斯托利这个名字太拗口了 , 不利于传播 。他或者他的弟子就着手进行了一次汉化 , 将该教派译成了景教 。景者 , 日光也 , 光明之谓 。教士从此称为景僧 , 圣经亦被称为景经 。
当时的大唐长安 , 海纳百川 , 对于宗教保持着开放的态度 , 无论佛、道、景乃至祆教、摩尼教 , 都可以布教设寺 , 各展所长 。在这种风气鼓励之下 , 景教在大唐的发展非常迅猛 , 信众极多 , 在长安以及其他城市也扩张迅速 。阿罗本擅长走政府路线 , 到了唐高宗时 , 他已经贵为镇国大法主 。
到了唐玄宗时 , 景教对汉化的态度更加柔软 。李隆基没事就叫景僧们来兴庆宫布道、做礼拜 。景僧们投李报桃 , 将教堂里挂上历代唐朝皇帝像 , 供人礼拜 , 算是别开了法门—要知道 , 在后世天主教再入中国时 , 关于信徒是否可以祭拜祖先 , 可是一个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 。
安史之乱中 , 郭子仪的帐下 , 就有一位景教徒 , 名叫伊斯 , 在平乱中立下大功 , 被赐紫衣袈裟 。他得势后 , 景教有了更大发展 。到了建中二年 , 伊斯决定在大秦寺的院中立下一块石碑 , 在碑文里对景教传播事业做一个阶段性总结 , 命名为《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
这个总结是一位叫景净的波斯人写的 , 他世居长安 , 中文好得不像话 。他在碑文中讲述了基督教的基本教义 , 比如创造天地、伊甸园、亚当夏娃的原罪道成肉身等等 , 以及传入中国的艰辛历程 。最难得的是 , 他用的还是骈文 , 骈六丽 , 如盛唐煌煌气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