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合作所训练抗日“暗战”特工实情( 三 )


在梅乐斯眼中,中国人的射击特别优秀,他们兴奋地使用由美国海军提供的新式、干净、快速的武器,换下了他们以往所熟悉的过时的德国、捷克和日本武器,就更不用说生了锈的中国仿制品和老掉牙的鸟枪了 。
尽管有些美国人认为他们不应当提供45口径的汤姆森机关枪,因为它们相对中国新兵的平均身材太重了,但梅乐斯决定,每个训练班的学生在训练毕业后,都应该有扛在肩上的汤姆森机枪或30口径的卡宾枪,或者有38口径的左轮或45口径的军用可特式(Colt)自动手枪 。
自然,每件武器都占据了飞往重庆的运输机 。运送给中美合作所的货物,经常被盟军拒绝载运,或要求减少分量 。但梅乐斯与戴笠都坚持:“没有枪怎么杀鬼子?”
1945年4月,一大批学生从第十班毕业了 。由于美国军事指挥官无法区别中国人,他们担心美制的手枪和半自动机枪会落到那些冒充的毕业生手里 。但怎么能在队伍里,尤其是穿着一模一样军装的中国人中间把他们区分出来呢?
梅乐斯终于从他的属下——巴尔的摩来的海军军医格锐夫上尉身上想出了办法,他说:“你们为什么不用紫药水在每个练习生的背上画个数?”
这真是好主意,梅乐斯赞道 。因为当每个人走出队列取枪时,“你们看一下他的背后,假如背上有一个数,你们便可以确定他不是地方警察部队的人,而是我们培训的军营战士”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