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章骞:一战前的英德造舰竞争( 三 )


其中最为值得一提的,是所谓无畏舰的诞生 。1906年,在费舍尔勋爵的强有力推动下,装备单一口径巨炮的全新战列舰“无畏”号在短时间之内便建成服役 。
“无畏”号最大的特色,便是在前型的准无畏舰基本相同的排水量以及造舰费用内,成功地将火力倍增,并采用汽轮机将航速增至二十一节 。为了与其对抗,别国也只能建造同样的无畏战舰,这样等于是与各国一同回到了造舰竞赛的新一轮起跑线 。
在造无畏舰的同时,费舍尔勋爵还提出了更符合其“速度才是最好的防御”这一理念的新型装甲巡洋舰 。这种舰艇拥有与无畏舰相同的主炮,保持巡洋舰的防御水准,但机动能力加强,得到二十五节的计划航速 。这样,传统的主力舰刹那间落伍于时代,这给英德海军竞赛带来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
新的一轮竞赛与德国1912舰队法
随着无畏舰的出现,德国海军所有的舰队不得不进行再编 。提尔皮茨被置于一种窘境之中:若不参加新一轮竞赛便意味着认输,而一旦投入竞赛则会暴露德国的意图 。他最终选择与英国进入同一条起跑线,接受新一轮挑战 。在1908年到1911年每年建造无畏舰三艘,战列巡洋舰一艘,力图在无畏舰的数量上和英国持平 。
1908年英国自由党内阁成立,他们提出的政策是改善社会福祉、缩减军事预算,这一年他们决定仅建造无畏舰和战列巡洋舰各一艘 。于是,以费舍尔勋爵为核心的海军部主要成员在海军大臣麦克纳的支持下,就1909年预算的内容,将政治生命作为赌注,提出“要造八艘,不能等候(We want eight and we won't wait)”的口号,全力展开活动 。结果获得成功,1909年的计划便成了规模空前的六艘无畏舰加上两艘战列巡洋舰,而1910年以后的建造速度则是三艘无畏舰和一艘战列巡洋舰 。
这种激烈竞争的气氛虽然一度被1909年担任德国宰相的冯·贝特曼-霍尔维格提出的缓和政策所淡化,但1911年,德国挑起了阿加迪尔危机,更加剧了敌对程度,而英国由此与老对手法国达成协议,将地中海的防务交于法国,将兵力集结在本土,并担负保卫法国西北海岸的防务 。
提尔皮茨则促使国会通过舰队法1912年修正案加以应对 。按1912年舰队法规定,在1917年完成全部建造计划之时,德国舰队将计划拥有战列舰四十一艘、大型巡洋舰二十艘、小型巡洋舰四十艘、驱逐舰或者雷击舰一百四十四艘、潜艇七十二艘 。
英国新任海军大臣丘吉尔则针锋相对地提出德国每开工建造一艘主力舰,英国就要建两艘 。在1912到1913年度的海军预算中,英国为四千四百零八万英镑,而德国也有两千两百零一万英镑 。与1904到1905年度中双方的海军预算相比,两国各增加了七百二十二万以及一千一百四十四万英镑 。尽管德国的海军成倍增加,却始终无法完成“风险战略”所达成的海军建设目标,随着时间的推进,这种失败只会越来越明显 。因此这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如火如荼地展开的世界上最早的现代军备竞赛,可以说德国遭到了失败 。
“奢侈品舰队”
如果新兴德意志帝国能够平稳地顺着其开国元勋俾斯麦所设计的外交路线发展下去的话,德国乃至世界的命运将完全会是另一个景象 。然而不幸的是,威廉二世狂妄地认为大英帝国已经衰弱,德国可以取而代之,于是德意志帝国开始扮演一个世界秩序破坏者的角色 。威廉二世未顾及北海是德国唯一的出海通道这一事实,却不惜大力扩张海军以挑战英国的海权,触动了以海洋立国的大英帝国之禁脔,使得这个普鲁士的传统盟邦化友为敌,双方展开了炽烈的造舰竞赛 。德意志帝国再也没有了俾斯麦时代在外交上的主动,反而同时在陆地与海洋陷入了深重的包围之中,而造成这个包围圈的,恰恰是德国自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