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训传|宋庆祥:《武训传》被禁后波及的小人物
【武训传|宋庆祥:《武训传》被禁后波及的小人物】前不久,由孙瑜执导、赵丹主演,号称“新中国首部禁片”的电影《武训传》,在沉寂了近60多年(曾于1951年公映)后,开始发行正版DVD 。由此,人们对武训的议论又热烈起来 。
武训,这位饱受争议的历史人物,在其故乡聊城人民的心中,仍然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拂去历史的尘封,当年在重重重压之下,一个个捍卫武训的鲜活故事,又在街头巷尾传诵 。
武训后人冒险葬尸骨
春风拂柳,气象万千 。
采访人员来到聊城冠县柳林镇武训纪念馆,但见大门坐北朝南,正对着武训祠,祠里面陈列着武训一生的图文传记,后面是圆包形的武训墓 。路的两旁,竖立着各个时期的名人对武训的题词石碑,路东有一座八角形的石亭,上面刻着季羡林先生题写的“武训魂”,路西有一座武训手持铜勺的乞讨石像,上面刻着“高歌台”,亭台两两相望 。
采访人员在一块刻着“行兼孔墨”的石碑前驻足,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王振乾介绍:“这是说武训先生的善举兼有孔子的尊师重教和墨子的平等博爱之意 。”王振乾告诉采访人员,武训故居离此约有三四公里,已经在1993年拆除 。拆除前它是一栋土坯危房,几根木头支撑着一面将倾的山墙 。武训后人把它拆掉重建,以解决全家人的安身问题 。新建的房门前,挂着“堪称丐圣”的匾牌,提醒人们这里曾是武训居住过的地方 。
武训一生未娶妻生子,其长兄武谦的次孙武芳林过继给他当了孙子,便有后人传承下来 。
土改开始时,武训玄孙武玉泉12周岁 。“我家很苦,国民党南下没带走的杂牌军把粮食又给吃了一部分,9岁时,父亲就领着我去黄河南边的梁山县逃荒要饭 。”武玉泉回忆说,他家土改前有6亩多地,属于贫农,土改时从地主富农手里分得9分多地 。
“文革”期间,武玉泉家庭的命运当然更差些 。“我们被扣上‘武训孝子贤孙’的帽子,是‘武训流毒’,抬不起头来 。标语都是‘打倒武训’、‘武训是豪户的狗腿子’、‘武训前披羊皮,后披狗皮’ 。父亲也成为四类分子,和其他地主富农一起上台开会挨批斗 。”
武家被抄了家 。“村里一个老师带着十多个红卫兵,打着小纸旗,喊着‘打倒武训流毒’、‘打倒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口号,要求我把武训有关的东西全拿出来 。”武玉泉说 。
武玉泉的父亲武金兴偷偷把武训神主匣子里的神主牌位留了下来,其他如“乐善好施”匾额等都被抄走,运到村小学烧掉了 。待到1966年农历七月十三日,红卫兵涌入武训祠堂,扒掉了武训的墓 。武训被抛尸,是武金兴冒险将尸骸偷偷取走,埋在了村边的一片麦地中 。
反问调查团:“老爷爷有什么错?”
当年在《武训传》上映并引来文艺界诸多好评之后,《文艺报》和《人民日报》开始刊发批评文章 。1951年5月20日,《人民日报》刊发了毛泽东审阅和修改的社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 。
这篇社论要求“展开关于电影《武训传》及其他有关武训的著作和论文的讨论,求得彻底地澄清在这个问题上的混乱思想 。”接下来,《人民日报》和文化部联合发起13人“武训历史调查团”,开始前往武训生活过的堂邑、临清、馆陶等县进行调查,江青也化名“李进”一同前往 。
江青等人来柳林镇调查那一年,族人武金居12周岁,正读小学 。“我从小就顽皮,看见一个女的坐在车上,很好奇 。就在武庄小学门口,有站岗的扛着枪,和我一起的其他三个小孩都被拦住了,我闯了进去 。我看见我哥武金栋、我五爷爷都在,有人在问有人在记 。后来听人说车里的女人是毛泽东的夫人 。我还记得她的模样,不太高,长得不算孬,四方脸,短发,那时还没戴眼镜 。”
推荐阅读
- 金庸|郭靖发现襄阳城漏洞,第一时间报告给大宋相关部门
- 宋女士|你的快递我买了!上海快递员被投诉后,当面踩烂包裹怼客户
- 宋晓波|典型案例丨肖凡、周浩等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
- 艺术家|AI和区块链艺术家宋婷:加密艺术是数字原生市民的文化勋章
- 宋杰|部门充当“服务员”,企业拿到“军功章”
- 坐牢|林生斌会不会坐牢?宋祖德18年就质疑其行为,预言林生斌下场
- 宋水官|以用户为中心、满足多种需求“新电商”带来购物新体验
- 农产品|拼多多宋巍:打造兴农产业链助力乡村振兴
- 马云|前财经名记宋湘波走红,曾名校毕业前途无限,如今却靠捡破烂为生
- 宋湘波|他名校毕业才华横溢,曾跟马云同桌进餐,如今却靠捡破烂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