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教科书事件|唐辛子:日本如何编写历史教科书( 二 )


战争于1937年(昭和12年)8月在上海、12月在南京,蔓延至中国各地 。不断扩张的市区枪战,导致许多居民遇难 。面对日本军的侵略,中国人进行了激烈抵抗,令投入了100万兵力的日军战争因此延长 。
同一页中,对“南京大屠杀”作了这样的介绍:
南京事件:在南京,日本军夺走了俘虏士兵和许多居民的生命,这件事,当时日本国内的国民们没有被告知,之后,受到了世界各国的谴责 。
大家可能会注意到:这本教科书中将“南京大屠杀”称为“南京事件” 。对于“南京大屠杀”,在日文中有好几种称呼:“南京事件”、“南京虐杀”或“南京大虐杀” 。“南京大屠杀”虽然是日本政府公开承认的历史事实,但对于受害者人数,在日本一直存在种种争议,因此,各出版社编写者从自身的历史认识与立场出发,所使用的称呼也不一样 。
又如2012年度日本高中生用历史教科书《新日本史B》(“桐原书店”出版)第362页,在介绍“二个世界大战与日本”时,对日军1937年占领国民政府首都南京,作了这样的注释:
当时(日军)肆意掠夺、放火、施暴,在沦陷一个多月的南京市内,屠杀包括妇女儿童在内的普通市民和俘虏,共计人数约有20万人的屠杀(南京大屠杀事件) 。为此遭到国际性谴责,中国国民的抗战意识更为高涨 。
而同为面向高中生的历史教材,“山川出版社”编写的《新日本史B》,在347页对“南京大屠杀”的介绍,与“桐原书店”又有所不同:
日本投入大量军力,于1937年底占领首都南京 。当时,日本军杀害了包括中国俘虏及普通中国人在内至少数万人以上,为此遭到国际性谴责(南京大屠杀) 。日本自明治以来,就以成为列强一员为目标,并以此为规范朝着近代化发展 。但是南京大屠杀,在1930年之后狭隘的日本主义抬头之中,显示了日本本身巨大的变质 。
此外,教科书发行量一直位居榜首的“东京书籍”出版的中学教科书中,也多次出现“日本的中国侵略”字样,并对南京大屠杀作了这样的介绍:
战火从华北扩大到了华中,同年末日军占领了首都南京,在此过程中,杀害了大量的包括妇女儿童在内的中国人(南京事件) 。在此情况下,蒋介石政府迁都汉口,后又迁往重庆,继续对抗日本 。
最后,再看看一直饱受争议与谴责的日本右翼教科书 。下面是“扶桑社”2006年出版的《新历史教科书·市贩版》与2011年育鹏社(育鹏社是“扶桑社”的子公司——笔者注)出版的《新日本历史》对“南京大屠杀”的描述:
当时,因日本军而令众多的中国军民出现了死伤者 。但是,关于这一事件实际牺牲者人数,在资料上出现的疑点和各种各样的见解,至今仍在争论不休 。
与其他出版社相比,可看出右翼倾向的“扶桑社”和“育鹏社”对“南京大屠杀”极为轻描淡写 。尽管如此,这两家出版社也无法在教科书上否认“南京大屠杀”,因为这是日本政府公开承认的历史,若公开否认,就会无法通过文部科学省的教科书审定 。因此,“扶桑社”和“育鹏社”只能用“实际牺牲者人数,在资料上出现的疑点和各种各样的见解,至今仍在争论不休”一笔带过,打打擦边球 。
右翼教科书的采用率及日本国内的反对意见
“扶桑社”、“育鹏社”等右翼倾向出版社先后出版的历史教科书,不仅遭到中韩等周边国家的谴责,也遭到了日本教育现场的老师、PTA(即家长—教师协会,是一个家长与老师的联合组织)、历史学者、司法界、市民团体以及左翼市民团体的强烈反对 。这些团体认为这几家出版社“对于历史和宪法的认识过于片面”,多次联名紧急呼吁,要求各学校和教育委员会不要采用这些出版社的教科书,绝不能将“被歪曲了的历史教科书”发放到学生手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