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党|施京吾:纳粹的5月焚书纪事( 四 )


纳粹党上台后,他参加了这个委员会,在“目录选”的基础上制定了一批新清单提供给各地图书馆,并对名单进行了补充,增加了“普通”“艺术”“历史”等门类,还发表了制定名单基本原则的文章以及《清洗公共图书馆的原则》,他在文章中解释道:“本清单列出了清洗公共图书馆时可以清除的所有图书和作者,至于该清除到什么程度,则取决于清除后购置新的好书填补空缺的程度 。”——他的目的并非为了焚书,而是为了禁止外借不符合纳粹思想的图书 。
德国大学生们为了急于表达自己与犹太人、与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不共戴天的政治立场,面对这份从天而降的书目,立刻拿来为自己所用,并且改变了清单用途 。这份书目成了以后纳粹党的禁书指南,上了这个名单的作者,绝大多数要么遭到迫害,要么被迫流亡,还有一部分作者的作品从此被蒸发,仿佛在德国作家群体从来不曾有过这样一位作者以及作品 。
按说,为纳粹党清除“非德意志精神”起到重要作用的沃尔夫冈·赫尔曼应该飞黄腾达了 。但他偏偏在加入纳粹党时站错了队 。他加入纳粹党时,并非是一个纯正的“希特勒派”,而是希特勒党内对手施特拉塞派的同情者,他对希特勒《我的奋斗》一书十分轻视,还发表评论说:“希特勒的自传是运动的最重要权威性依据,然而这一自传在思想上没有独创性,在理论上也没有成熟的见解”——赫尔曼作为史学博士,轻视希特勒是一件合乎情理的事情,正如海德格尔、施密特对希特勒都没有什么太高评价,但他们却服膺权力,为希特勒的罪行不断进行可耻的辩白 。赫尔曼没有多久便迎来了厄运 。
焚书事件发生后的5月19日,赫尔曼受到了文章的攻击,引用了他评价希特勒的材料——于是,赫尔曼结束了短暂的“伟大”,他尽力表白了对希特勒的忠诚,纳粹党也给足了他面子,让他去当了柯尼斯堡市立图书馆馆长 。1936年秋季,纳粹党甚至还打算提拔他做政治领导人,但赫尔曼性格十分脆弱,当年他对希特勒的评价使他惶惶不可终日,于1936年12月12日,写信给纳粹党地方组织:“我请求,就1932年我对元首不恰当的评论一事,提起党内诉讼,并由组织作出澄清 。”直到1938年四五月间,才由纳粹党最高权力机构作出批示:“案件于1938年4月27日按元首的意思停止 。”赫尔曼安宁了 。随后,二战爆发,赫尔曼被发配到前线,于德国战败前不久阵亡 。
可耻的一夜
4月26日开始,德国大学生们按图索骥,到各家书店、图书馆开始没收图书,为防止遇到反对和抵抗,他们身着党卫军制服,对图书的拥有者进行威吓 。
德国大学生的焚书活动原本是自发的、带有象征性的行动,当纳粹党宣传部得知这一行动之后,立刻施加压力,使行动变成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清洗行动” 。5月9日,纳粹党宣传部宣布:“就你们5月3日所写的信,今天已经电话通知你们,部长先生准备于5月10日24时在菩提树下歌剧院广场致火词 。”行动由此变成了纳粹党的官方行动 。
于是,摧毁人类思想自由、创作自由和出版自由最可耻的一幕上演了 。
1933年5月10日晚,广场充满了节日气氛,既有学生也有教授,还有许多市民前来围观,但是,面对欧洲思想史上这起严重犯罪事件,没有任何人对此提出任何异议 。
焚书活动开始了 。
学生们将没收来的书籍分为九类,由9名学生分别守在每一堆书前,在熊熊火堆面前一边嘴里念念有词地起誓,一边把书扔进火堆里:
第一个发言者:反对阶级斗争和唯物主义,捍卫民族共同体和理想主义!我把马克思和考茨基的书付之一炬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