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鲁迅日记很完整,可做史料读

鲁迅的日记是完全流水帐式的,奇怪的是鲁迅在日记中只记述与自己日常生活和读书生活有关的事宜,除此之外,丝毫不涉及其他,充满了神秘感 。
鲁迅、郁达夫日记比较阅读
闲来无事,读鲁迅 。郁达夫日记 。鲁迅 。郁达夫同为现代文学史上的大作家,二人在现代文学的许多门类中都留下了传世之作,令人肃然起敬 。平日读书,多看他们的小说 。杂文,与日记是较为疏远的,最近读了,感到还是有话可说 。把鲁迅、郁达夫的日记比较着看,可以了解两位作家性格的差异和文风的不同,作为一种文本研究,看引己或许比看小说在某种程度上更能见出作家的真性情 。
鲁迅生于1881年,郁达夫生于1896年,晚鲁迅15年 。两人同为浙江人,同为留日学生,又同中途改行从文,而且二人私交甚好 。说到早年经历,又有许多相似处 。鲁迅少年丧父,郁达夫从小失怙,家道中落,寡母抚孤,在二人的心灵上都留下的影响 。鲁迅说过:“有谁从小康坠入困顿的吗?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 。”
(《鲁迅全集》第一卷第415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鲁迅终身难忘为给父亲治病而在当铺前所受的白眼 。郁达夫有过母亲为了满足他穿一双皮鞋的愿望,“老了面皮”,“上大街上的洋文货店去赊去”的感受 。(《郁达夫文集》第三卷)鲁迅由于父亲为中医误治而死,一生对中医都无好感;而郁达夫自“皮鞋”事后,非但“皮鞋不穿”,就是衣服用具都不用新的了 。他说:“对有钱的人,经商的人仇视等,也是从这时候而起的,……经过一番波折,居然有起老成人的样子来,直到现在,觉得这一种怪癖的性格,还是改不过来 。”(《郁达夫文集》第3卷第376页,花城出版社:1991)从以上的事情可以看出,鲁迅、郁达夫都是异常敏感的人,这种性格的特质来源干早年的经历,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家道中落这一条 。长久的贫困和长久的富足对人们的性格形成固然都有影响,但由贫到富或由富到贫的逆转常常给人的刺激强烈 。由贫到富易产生报复心理,把以往的苦难往富人身上发泄;由富到贫则易体味世态之变化,人情之冷暖 。由贫到富,常是得意忘形,而由富到贫多用良知去体味贫困,二者的变化有质的不同 。由贫到富,易为物质所诱惑,由富到贫则易为情感所驱使,曾经拥有的失去和曾经无有的得到,给人心理所留下的印迹是有很大区别的 。读中国现代文学史,从作家的出身看,大体经历了由富到贫的转折,作家的出身随着时间的流逝,也愈来愈贫穷了 。(谢泳《论中国现代作家的出身》,山西《火花》、1992第6期)鲁迅性格孤傲、自信、内向 。含蓄 。而郁达夫的性格是情感过于纤敏,以致于显得有些柔弱,再是情感过于外露,故而气质特别真率 。从二人的日记中可以明显感到这种性格上的差异 。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鲁迅的日记大概要算是完整的了,从1912年到他逝世,二十多年中,鲁迅几乎没有停止过记日记 。但鲁迅生前没有发表过自己的日记 。鲁迅的日记是完全流水帐式的,奇怪的是鲁迅在日记中只记述与自己日常生活和读书生活有关的事宜,除此之外,丝毫不涉及其他,充满了神秘感 。看鲁迅日记,能感觉到他简洁明快的文风 。他的日记用字极为洗练、简省,能用一字的,绝不用两字 。所记事件往来,极其客观,少有情感的因素在其间 。鲁迅日记可做史料读,郁达夫的日记可当散文看,这是两种日记的最大区别 。鲁迅记日记只写时间,不写题目 。郁达夫是既有时间,而且给每一阶段的日记都命了题 。鲁迅日记极其客观,不随情感的变化而变化 。郁达夫的日记时断时续,完全为情感的变化所驱使 。郁达夫的日记同他的小说一样有直率的真情,袒露的胸怀 。鲁迅的日记为记事,郁达夫的日记为抒情 。鲁迅日记无情感色彩,也许是都转移到杂文和政论中去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