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鲁迅日记很完整,可做史料读( 二 )
鲁迅生前没有发表过自己的日记,但在1933年却将他和许文平的通信发表了 。郁达夫一生放荡不羁,饮酒、狎妓是其生活中常有的内容,对女性的泛爱,使他一生和许多女性有过或深或浅的交往,但郁达夫生前没有发表过他和王映霞的情书,例是把自己的日记给发表了 。
出版日记,在现代文学史上,郁达夫大概是第一人 。从1921年刊于《时事新报/学灯》上的《芜城日记》到1937年的《回程日记》,光自己日记就有20多万字 。《沧州日记》、《水明楼日记》记载1932年青岛北平之行,后来还有《梅雨日记》、《秋霖日记》、《冬余日记》,不过最著名的还是前期的《日记九种》,曾经风靡一时,其影响不亚于他的小说 。
郁达夫的日记没有故事情节,没有虚构的人物,有的只是一个赤裸裸的自我 。他也记录每日的起居行踪沐浴吃饭购书写作,时间具体,地名确切,或详或略,不厌其烦 。
就这一点看,与鲁迅日记有相同之处,但不同的是郁达夫不仅在日记中记事,更在日记中抒情 。看他的日记,有时甚至觉得不像是个著名作家的日记,倒像是一个青春勃发的孤独的少年无法向世人诉说自己的情感,才把满腹的话语作假吐在日记中 。他写会友晤谈,发热受寒,甚至酗酒,抽大烟,出入妓院等等,毫不隐晦,和盘托出,这恐怕也是郁达夫日记发表后为人争相阅读之原因,因为从他的日记中,人们不由得会想到他小说中的人物,像于质夫文朴等,像他们的痛哭,像他们的悲叹 。郁达夫还在日记中不厌其烦地记载自己的陋习污行,他不断忏悔,不断下决心痛改,但事过之后又依然故我 。这种敢做敢为而又敢于将这一切告诉世人,方显出郁达夫独特的个性和直率的性格 。
鲁迅郁达夫的日记中都有大量购书的记载 。鲁迅的书账特别详细,每月都有总账而且把书的人格都详细统计出来,每月如此 。郁达夫也常记购书事,但好像随便得多,常是遇上就买,不计价钱 。鲁迅日记写购书抄书事多,写看书事反而少 。郁达夫则记看书事多,而且多为小说,尤其是外国小说 。鲁迅购中国书多,而且特别杂 。郁达夫日记中写购外文书多,常是小说 。郁达夫通日英德语,常读原版书,自然也可以想见其受外国小说之影响 。
鲁迅郁达夫日记的差异,当然是个人的习惯问题 。但从这种差异中,我们可以捕捉到许多关于他们的性格思想以及文学观社会观政治观等文化信息 。
上面我说过看鲁迅日记有一种神秘感,这种神秘感不仅来自于日记的过于简略单纯,而且来自于鲁迅日记中情感色彩的过于淡化,甚至隐晦 。鲁迅是一个常以超人的毅力将自己内心的矛盾和紧张感深埋在心底的人,看他的日记,这一印象也特别强烈 。由鲁迅、郁达夫日记的比较阅读中,我不由得又想起了鲁迅日记中"空白"的一日和“五日失记“问题 。这是鲁迅日记研究中的一个著名问题 。自从胡菊人提出这一问题后,日本竹内实、渡边新一等人曾做过详细的考证,并得出了“失记”是“有想记的事,但不能够记” 。
(乐黛云编,《国外鲁迅研究论集》第154或《鲁迅研究月刊》1992年第2期渡边新一文章)的结论 。关于鲁迅在上海“一、二八”事变中避难的问题,这种结论或者说推测大体是符合当时的情况的 。但这种推测却忽视了从鲁迅日记的整体风格上把握鲁迅日记的特点 。在我看来,“空白”与“失记”其实是完全符合鲁迅日记的记载方式的,因为看鲁迅日记,我的一个明确感受是鲁迅在日记中从来不记政治事件,更不会把自己对事件的评价出来,这是鲁迅日记的一贯风格 。上海“一、二八”事变后,以鲁迅日记中的“空白”与“失记”似乎并不一定能得出目前流行的结论,因为这种结论似乎也不符合鲁迅的性格 。我们不妨看一下鲁迅日记中关于政治事件的记载:1919年“五 。四运行”:这天在鲁迅日记中是这样的:
推荐阅读
- 大型超市|大型超市靠什么赚钱?很多人以为只靠卖货,其实还有2个隐藏途径
- 出发票|给经销商提供支持:很多人不知道,经销商才是厂家的第一用户
- 天猫|电商行业怎么了?大批商家退出淘宝,4个原因很现实
- 程序员|周鸿祎:不理解35岁被职场抛弃,美国硅谷很多主力程序员都超过35岁
- 平台|电商行业怎么了?大批商家退出淘宝,4个原因很现实
- 京东食堂|刘强东真把员工当兄弟?京东食堂曝光后,答案很明显
- 快递单|拆完快递后,一定要用打火机烤一下,很多人不知吃了大亏
- 京东|人民日报正式发声,京东迅速做出决定,刘强东这次很“清醒”
- “为拼多多换姓”但很多的应用商店都存在这样问题,为何只说华为
- 贴身|经常网购的注意了!这4种东西最好不要在网上买,很多人都上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