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吃人|历史上出现“人吃人”不能只归罪于灾荒( 三 )
关于自然灾害 , 历史上也有很多记载 。比如最早的记载 , 周朝时山崩、地震 , 还有各种各样的灾害 。中国历史上关于地震的记载相当丰富 , 现在已经编了《中国古代地震史料》 , 很多都是地方志里的 , 我们研究所跟科学院的地球物理所和地震研究所一起编了三本《中国历史地震地图集》 , 把中国历史上从周朝开始的地震 , 每一次震中在什么地方 , 震级是几级 , 波及的范围在哪里 , 用地图的方式画出来 。其它像水灾、风灾、虫灾 , 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 , 包括我们最近在研究传染病 , 历史上的鼠疫、霍乱 , 这都是自然灾害 。有几位学者提出现在的自然灾害是越来越多 , 认为根据史料的统计 , 中国的灾害周朝一次 , 商朝两次 , 到了唐朝五次 , 宋朝八次 , 清朝二十次 , 民国三十次 , 现在八十次 , 就给大家造成这么一个印象 。这个印象应该讲相当片面 , 因为大家知道 , 历史地理研究本质的东西是依靠历史文献 , 历史上留下的文献是越早越少 , 越后的越多 , 所以仅仅依靠文献统计出来当然是越来越多了 。比如我举个例子 , 地方志是很重要的来源 , 我们现在看到的地方志是宋元时代的 , 宋朝元朝的地方志加在一起全国不到100种 , 明朝清朝民国的地方志加在一起8000多种 , 如果平均每一种方志记载一个灾害的话 , 那么宋元就不到100次 , 而明清民国加在一起就8000多次 , 那怎么可以?这样算下来 , 再往前 , 周朝、三皇五帝一次灾害都没有 , 因为没有历史文献啊 。
另外一个还要看到当时做记录并且传下来的 , 一般都是文化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 , 如果当时的人们都没有文化 , 他们就口耳相传 , 传下来最多留下什么“大禹治水”这样的传说 , 不会讲什么精确的记载 。今天到非洲、南美洲有一些调查 , 当地老人会告诉你历史上有很多水灾 , 他就讲不出哪一年代 , 因为没有文字记载 , 随他讲 , 都是凭印象 。这样讲的话 , 中国的什么地方根据历史资料的统计下来灾害最多呢?
是首都附近 , 经济文化发达的地方 。因为首都附近经济文化发达的地方对自然灾害做记录的人多 , 留下来的东西也多 , 所以才会有这个结果 。而且同样的灾害如果发生在首都附近经济文化发达的地方 , 人烟稠密的地方 , 引起的社会影响要比那些人烟稀少的地方、经济文化落后的地方大得多 。北京附近如果地抖一下 , 三级地震 , 大家很紧张 , 报上肯定要讲 。那年上海附近发生了一个很小的地震 , 我们许多学生吓得全从楼上跑下来 , 有的还赶快从窗子往下跳 。但如果报上登西藏尼玛县发生七级地震 , 大家听过就算了 , 因为后面有句话 , “当地人烟稀少 , 没有什么影响” 。现在因为科学技术发达 , 记载方便 , 尽管没有人 , 地震测到了 , 也就给报了 , 那古代呢 , 难道张衡的什么地动仪能够记载这些吗?肯定没有了 。
所以仅仅根据文献记载的统计结果说自然灾害必定是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 , 这是不够的 。譬如说我们曾讨论 , 要根据现存的文献数量再来考查自然灾害 。比如刚才讲的把方志平均 , 看每种方志记载多少种 , 那可能比现在纯粹根据数量统计好得多 。所以也就有一个学科交叉的问题 , 光是搞历史的人恐怕只会这样统计 , 如果跟进行数理统计的、做抽样调查研究的人一起商量的话 , 可能就比较好 。我知道国外研究这种资料有一种插入法 , 人工还要对数据进行一种整理 , 整理的过程就充分考虑到不同的标准 , 也考虑到史料留下来的数据本身的稀密度 , 这样结果就比较好 。但是即使这样 , 是不是一定能证明发展到现在自然灾害越来越严重呢?也不见得 。当然我们也承认 , 从工业化以来 ,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 , 地球上要找到完全不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环境恐怕已经很困难了 。
推荐阅读
- 阿里巴巴|马云“接班人”是啥来头第一天上任,阿里巴巴损失517亿!
- 工地|“小马云”已不火,如今“工地马云”火了,网友:确定不是本人?
- 数字人民币|反逃税、反洗钱、反贪腐!数字人民币席卷而来,剧变正在酝酿
- 实体店|电商交税未来或成趋势,多数卖家不赞同,背后原因不为人知
- 收购|外媒消息:腾讯将以数十亿元人民币从小米手中收购黑鲨
- 阿里|胡润公布全球公司排名,马云创始人头衔也被剥夺?
- 智慧销售|国务院:加快优化智能化产品和服务运营,培育智慧销售、无人配送、智能制造、反向定制等新增长点
- 小相|小人物出海记:抢食亚马逊,月销百万
- 蚂蚁集团|数字人民币:支付巨头的大考,平台的机会
- APP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当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