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生活|台湾老兵“收尸队”:钱能买爱情也不错( 二 )
我在拍摄专题报道时 , 看到有女人主动贴近、抚慰迟暮之年的老兵 , 替他们烹煮三餐 , 带他们看医生、挂号、拿药 , 既是看护 , 也是情人与家人 。回到电视台 , 我细细品味场主的话语 , 重新面对自己的女性主义信条 , 渐渐地觉得自己很自私 , 年轻时对男女之间的爱与恨 , 总是二元分法 , 褪色的爱情 , 背叛的爱情 , 就是爱情的污点 , 顺手就“扔”了 。在我早年的观念里 , 用身体换取金钱更是非道德行为 , 觉得这是在亵渎神圣的情爱 。有位女性长辈曾提醒我 , 难道老人就不需要肌肤之亲吗?他们也要情爱呀!
当局为了照顾1949年后到台湾的军人 , 特别成立了“退辅会” , 平日工作就是为他们服务 , 并在台湾各地建农场与相关企业 , 以便安顿他们的生活 。这些农场早期以种果树及经济作物为主 , 后来多转为休闲农场 。农场中还有许多矮墙小屋 , 都是老“荣民”的家 。
那天我们上山拍外景 , 陈履安住在农场的蒋介石行馆 , 早晨阳光正美 , 他心情很好 , 约我陪他四处走走 。陈履安当时谈兴极佳 , 告诉我许多他的少年时光 , 过了一会 , 山上走下来几个裹着厚外套的“荣民” , 他们看见陈履安后都聚集过来 , 其中一位“荣民”伯伯更是突然激动地跪下 , 我呆呆地还来不及反应 , 陈履安一把扶起老伯伯说:“别这样 , 别这样 , 生活好吗?”
老伯伯哽咽地回答说:“都这么多年了 。”
“都这么多年了” , 这句话重重地落在我心头 , 看着他们佝偻的背 , 满头零乱的白发 , 我突然想起在他们那拥挤杂乱堆放着纸箱、破报纸的小房间里 , 那些女人蹲在地上 , 用瓦斯炉烧菜 , 边上有锅吃了很久的炖肉 , 几把早上采的青菜 。后来 , 在剪辑室里 , 我再三看着这些女人的脸 , 她们多不年轻 , 没有曼妙的身材 , 走在街上 , 她们只是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大婶 , 在政府所谓口口声声照顾老“荣民”的教条中 , 真正陪伴着他们寂寥身心的 , 不就是这群女人吗?甚至在拍摄当天 , 为了配合我们 , 这些女人还穿上了自己最好的花洋装 。
最后的“女人香 ”
1960年代 , 蒋介石反攻大陆的希望逐渐渺茫 , 军人开始有了落地生根的想法 , 但他们大多收入极少、生活漂泊不定 , 加上语言不通、生活习性或族群等因素 , 愿意嫁给军人的本省籍家庭并不多 , 还有部分外省籍男性在过了适婚年龄后 , 向本省穷困家庭买“童养媳”来照顾自己 。两岸开放探亲之后 , 不少迈入迟暮之年的老兵 , 跨海迎娶足够当自己女儿或孙女的大陆配偶 , 或东南亚籍配偶 , 相伴度过晚年 。
我的小学同学阿玉 , 在前些年也加入了“收尸队”行列 , 她有过短暂婚姻 , 单身后在男人间“流浪” , 迈入中年 , 仍一直单身且没有子女 , 中坜老旧村里仍有不少“荣民”老伯伯 , 她的一个姐妹替她介绍了一位退伍上校 , 平日她陪他上医院挂号、拿药 , 到银行排队办事、邮局寄信 , 或是到市场买菜 , 晚上一起看电视 。
推荐阅读
- 建设|日照:建设数字社会 让生活更美好
- 商贸|衢江:聚焦三大数字场景打造数字生活新服务样板县
- 生活必须品|那些奇葩的网购经历,“人脸手机壳,脑瓜崩神器”看完不怕你不笑
- d抖音入局本地生活,做得起来吗?
- 互联网时代|“新微信”诞生, 马化腾已正式确认, 会改变我们的生活吗
- 大片|致敬向美好生活奔赴的每个人,微众银行联合视觉志打造走心大片
- 王者荣耀|离开乐视的五年,我带着伤疤生活
- 我的骄傲|离开乐视的五年,我带着伤疤生活
- 五棵松|离开乐视的五年,我带着伤疤生活
- 数字人民币|国办:支持在零售交易、生活缴费、政务服务等场景试点使用数字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