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非|格非:80年代作家随时都要说假话( 二 )


宽泛的阅读面成就了格非 。所以 , 格非也提醒年轻作家 , 若想做一个真正的作家 , 阅读一定要广、多、杂 。
“年轻时只要有才华 , 即使准备不够 , 胆子够大 , 写一些别出心裁、别开生面的东西是可以的 , 问题是 , 你是否想一辈子当作家?如果只是玩票 , 那靠经历、勇气 , 也可以写出好作品 。但如果要一辈子从事创作 , 恐怕就要懂历史 , 要有修养 , 需要很多积淀 。”
格非以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举例:“很多人喜欢读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 , 却未必知道‘挪威的森林’的典故 。其实 , 村上春树的修养非常好 , 知识面很广 。”“有人只是学村上春树的调调 , 实在可怜 。”
别将任何年代理想化
从江苏农村走出的格非 , 有自己的特质 。“我喜欢寂寞 。”他说 , 有次他一个人走在外面 , 突降大雨 , 雨从下午两三点一直下到晚上 。“我撑着一把破伞蹲在野地里 , 我感到特别寂寞 , 那种寂寞现在想起来很伤感 , 但也确实很美 。”格非还喜欢少年时代在村子里的自由、放任的生活 。他当然也向往城市:“那时候 , 在县城看到汽车都能兴奋好几天 , 甚至认为汽油味是世界上最好闻的味道 。”在他看来 , 那个味道就是文明 , 特别神秘 。
从乡村到县城再到城市 , 格非说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是基本吻合的——“我们从散漫的农村出来 , 经历上世纪80年代那样一个节奏缓慢的时代 , 到今天进入超繁忙、高节奏的时代;而人类社会 , 也是从百无聊赖到走进工业文明 , 再走到这个‘时间被切割得一塌糊涂’的时代的 。”
在许多人看来 , 1980年代是一个美好的时代 , 但格非说:“当我们在怀旧的时候 , 很容易将记忆美化 。不能把1980年代理想化 , 它有它的问题 。”格非不“吹捧”那个年代 。
“比如 , 那时 , 很多东西还是被禁止的 , 信息量没现在这么大 , 文化管理制度非常严格 , 作家随时都要说假话 , 不然出版不了 。”格非反问 , 我们怎么能把那个年代理想化?
当然 , 格非也并不否认那个年代的美好:有理想主义色彩 , 大家嗜书如命 。那是一个文学的年代 , 用格非的话说 , “我们在一起不谈文学谈什么呢”?
“我觉得最美的就是晚上12点以后 , 整个校园非常沉静 , 所有人都睡觉了 。我跟马原、余华经常半夜沿着河边散步 , 河上飘着一层轻雾 。所以就像李叔同讲的 , ‘若无闲事挂心头 , 便是人生好时节’ 。”
【格非|格非:80年代作家随时都要说假话】格非仍然怀念那些在午夜、在河边谈文学的日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