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二郡在匈奴强大的军事压力下为啥能坚守?地缘对汉匈关系有影响吗


匈奴|二郡在匈奴强大的军事压力下为啥能坚守?地缘对汉匈关系有影响吗
文章图片

虽然"诸秦所徙適戍边者皆复去",但仍有九原、云中二郡的核心地区保留了下来,一直坚持到卫青收复河南地 。为何这二郡在匈奴强大的军事压力下一直能坚守?这是由当时的汉匈双方政治、军事环境和二郡独特的地理环境决定的 。
从地形上看,九原、云中二郡的核心地域为平原区,西北是乌拉山山脉,北面是大青山山脉,东面是蛮汗山山脉,南面为黄河,地势易守难攻 。在九原郡南部边界有秦汉长城遗迹,长城上所设的边防设施可以有效阻遏匈奴骑兵的攻击 。
此外,云中、单于是塞北漠南最肥沃地区,粮食产量高,可以解决当地驻防军队的粮草问题 。云中郡东南部通过黄河水运也可以联系上郡、西河地区,从而调运中原物资,缓解当地供给难题 。
匈奴|二郡在匈奴强大的军事压力下为啥能坚守?地缘对汉匈关系有影响吗
文章图片

就这样,九原、云中二郡以乌拉山、大青山、蛮汗山、黄河天险作为第一层防御屏障,以长城等为第二层防御设施,以重点城池为第三层的防御屏障,三层防御体系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各自发挥职能,互相配合、支援,以应对敌人的攻势 。
正是凭借着独特的地理形势和得当的防御策略,九原、云中二郡得以在秦末汉初强大的匈奴骑兵面前依旧保有各自的核心地域 。
匈奴|二郡在匈奴强大的军事压力下为啥能坚守?地缘对汉匈关系有影响吗
文章图片

2. 汉匈关系受地缘条件影响的原因——地形地势
随着对于周边民族认识的加强,汉朝时期中原统治者对于周边民族的歧视与不平等态度业已得到强化;同时,中原民族的优越感、以中原为中心的观念也逐步形成 。
汉代的民族战争多与西北地区的匈奴发生,东方和南方则相对少得多 。
首先,东方、南方土著多属于农耕文明,经济文化及社会发展特点中原地区有密切关系,经济矛盾不突出,易于融合 。
其次,南方地区却很难形成大规模的可以与华夏族抗衡的整体性民族 。即便发生冲突也没有北方、西北地区那样规模浩大而激烈 。
匈奴|二郡在匈奴强大的军事压力下为啥能坚守?地缘对汉匈关系有影响吗
文章图片

因此,从民族冲突角度上讲,西北民族尤其是匈奴才是中原民族的最大对手 。
而当中原王朝力图建立起完整的国家边境防御体系时,西部、北部地区及其地理延伸自然成为争夺的要点,而这一带,很可能也成为该历史时期游牧与农耕文明的实际分界线 。
对这一带的争夺具体影响了汉代的匈奴关系,当双方在该地区实力相当时,则相安无事,若有一方在该地区的实力膨胀或被削弱,则会触发战争 。
匈奴|二郡在匈奴强大的军事压力下为啥能坚守?地缘对汉匈关系有影响吗
文章图片

对于汉王朝而言,在北有匈奴、南有诸羌的情形下,河西走廊是沟通中原与西域的唯一通道,抓住该地区控制权.
一方面可以打通中西交通线,开辟商路,加强联系;另一方面则可以起到"隔绝羌胡"的战略效果,挫败匈奴联合诸羌南下的意图 。
后来汉居延都尉的建立则是以河西四郡为依托,深入匈奴腹地,在保障"丝绸之路"畅通的同时,更多的就是出于"断匈奴右臂"的考虑 。
黄河在秦汉之西北地区无疑也是一道重要的屏障,它基本贯穿了西北地区 。但实际上黄河的屏障作用却由于气候原因而大为削弱 。
匈奴|二郡在匈奴强大的军事压力下为啥能坚守?地缘对汉匈关系有影响吗
文章图片

最明显的例子便是"河南地"的往复与争夺:在黄河的枯水期与结冰季,匈奴骑兵很容易突破这一地理含义上的重要界限 。
因此,从卫青朔方置郡可以看出,汉王朝在军事强盛时期都尽可能地将防御阵线向北推移,在黄河北岸与西岸寻求新的防御支撑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