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秀夫|那个抱着小皇帝投海自尽的陆秀夫,已经死了740年

个人微信,欢迎添加
坚定人民立场为人民发声
在提到中华文明的时候,很多文人墨客总会惆怅地说这么一句“崖山之后无中华”的哀词 。
数千年的文化传承,我们虽屡遭奴役,终能败而复起,延续至今,靠的绝不是吴三桂、洪承畴、汪精卫之流的“聪明”,而是一个个敢于在国破家亡的时候,展露民族、国家的尊严,并为之不屈之人 。
而崖山之战的主角陆秀夫,就是那个那个年代,大宋最后的尊严 。

在蒙古的铁蹄踏遍欧亚大陆时,南宋这个负隅顽抗的小国还在苦苦支撑着这个国家的气运 。公元1238年,八十万蒙古大军企图一举围攻淮西重镇庐州(今安徽合肥),造舟巢湖进军江左 。在南宋名将杜杲[gǎo]的防守下,蒙古大军被打退,南宋有了暂时的休养时间 。
在这兵荒马乱的乱世中,陆秀夫出生了 。
陆秀夫|那个抱着小皇帝投海自尽的陆秀夫,已经死了740年
文章图片

只可惜,即便是在这样一个流亡政权里,当时的国舅杨亮节和权臣陈宜中,仍在为权力忙得不亦乐乎 。他们曾经拉拢陆秀夫加入自己的阵营,结果遭到了一顿臭骂:“大敌当前,尔等动辄罢官免职,是何居心!”就这样,陆秀夫不得不成了闲居在家的小吏 。
陆秀夫被贬后,南宋流亡朝廷在陈宜中主和思想的影响下,一路溃败,处境凶险 。经过张世杰的严词追责,陈宜中才不得不召回陆秀夫 。
这时的南宋,已经退无可退,曾经的太皇太后已经到了含饴弄孙的年纪,却日日为这个国家操心流泪,甚至“与群臣语,犹自称奴”,只有陆秀夫上朝时毕恭毕敬,时常更是忍不住潸然泪下 。
陆秀夫|那个抱着小皇帝投海自尽的陆秀夫,已经死了740年
文章图片

一个月后,十岁的益王赵昰因受惊吓而死 。逃亡的想法再一次弥漫在众人心中,就在这大厦将倾之际,一个激昂的声音喊道:“少康曾凭着五百人马、十里地方就能中兴夏朝,难道我们就不能依靠数十万兵民、万顷碧海复兴大宋王朝吗?”
陆秀夫|那个抱着小皇帝投海自尽的陆秀夫,已经死了740年
文章图片

在一百多年后的大明,于谦于少保在面临亡国灭种的时候同样大声的喊出“建议南迁者,该杀!”
42岁的陆秀夫成了南宋的最后希望,他被临危受命担任左丞相,并拥立赵昺为新帝 。二十多万南宋军民重整旗鼓,他们将要和元军在崖山一决死战 。

南宋军民在崖山伐木建屋,并为小皇帝和杨太后修建了一座名为慈元殿的行宫 。一时间,小小的崖山一带,三千余座房屋连绵起伏,形成集市,史学家后来将这一带称为“行朝草市” 。
1279年正月,崖山大战正式打响 。主帅张世杰放火烧了行朝草市,以表破釜沉舟的决心 。但大战一开始,南宋这边就已经失败了 。元军主帅从南、西、北三面包围住南宋舰队,同时切断了他们的陆上淡水供应通道 。没了水,军队已是一触即溃的状态:
“兵茹干粮十余日,渴甚,下掬海水饮之,海咸,饮即呕泄,兵大困” 。
在元军的夹击下,一心求战的南宋大军被迫应战 。元军分路发起进攻,声震天海 。战到当晚,南宋这边“士众伤残,俱无斗志”,看着战舰上的旗杆一根根倒下,张世杰知道大势已去,最后关头砍断大索,率领十余艘战舰突围而去 。
陆秀夫|那个抱着小皇帝投海自尽的陆秀夫,已经死了740年
文章图片

宋少帝赵昺的船只被左右夹击,坚持下去必是被俘 。陆秀夫坚守到最后一刻,他做出了一个惊世决定 。他先仗剑驱赶妻子、三个儿女跳入海中,随后跪拜在小皇帝面前说:“国事至此,陛下当为国死!德祐皇帝(指赵显)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