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夫|老北京丧礼上的杠夫: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
文章图片
大户人家的丧礼
六十四杠的规格自然耗费不少,穷苦人家没钱,他们用不起那么多的杠夫,付不起那么多的丧仪,但仍旧想着不能亏待了死者 。
于是,其丧事规格一减再减,有三十二人大杠,二十四人、十六人、八人以至四人、二人的穿心杠等 。二人的穿心杠就是两个人一前一后抬着棺材,是最简单的一种 。
至于六十四人怎么抬着棺材呢?原来,那时候富人家出殡,灵柩并不像穷苦人家那样仅仅是一口薄棺材,他们的棺材上面叠屋起驾,直如一幢小小的建筑物 。六十四个人抬,也决计不是个轻松的活计 。
文章图片
老北京丧礼
各种出葬杠夫人数不同,出灵规格不同 。一路出城途中,路人看得是清清楚楚,顿时知道这家人家境如何 。杠夫的人数规格,竟成了死者死后哀荣的又一种证明 。
丧事年年都有,可大多是穷苦人家 。
大户人家的丧事对丧葬业的从事者们来说是难得的赚钱机遇,杠夫也不例外 。可谓“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富人家的丧事就是杠夫们的喜事,命运弄人,可见一斑 。
历史上,李鸿章于北京去世后,其灵柩要运回合肥老家 。但在回合肥之前,还要先抬出北京城 。据记载,李家当时给了杠房三千银元,是一笔大数字,杠夫们养家糊口的钱财就是这样得来的 。
其后,最大一次规模的丧葬就是孙中山的葬礼 。他的葬礼,足足用了一百零八名杠夫 。孙中山先生一生想要推行革命,他的棺材却是由封建古旧的杠夫抬出北京城,不知道孙先生地下有知,是笑是叹 。
文章图片
孙中山的葬礼
垄断行业,杠夫技术百般磨练
出殡的活计自然不可能是单个杠夫能找到的 。承办搬运灵柩的工作的,有专门的杠房 。用通俗的话来讲,杠房是专门接生意的商人,而杠夫则是只管干活的技术人员 。
杠自然是很赚钱的,但赚钱的行当自然有门槛,并非人人能进 。
在晚清,杠房需要有朝廷专门颁发的许可;等到了民国,杠房也还是需要政府的“贴”才行 。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杠房是个不折不扣的垄断行业 。
杠房接到活后,并不是只管抬棺这一件事 。他们还要为主家料理穿寿衣、出殡、起坟等等一系列的丧仪,从吹奏丧乐的班子到抬棺材的杠夫一应俱全 。
做这样的垄断而又暴利的行当,杠房却并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顾客盈庭 。平时的铺子上实际很冷清,正常情况下铺子里只有三五个人守着,招待顾客,真正做事的管事、杠夫,都另在他处 。
文章图片
杠夫在练习
杠夫平时都是由杠房养着的 。抬杠的要求甚高,所以杠夫平时的练习必不可少 。在从主家一路抬棺出城的长路中,包括起落杠、垫换肩、快慢步、左右转、上下坡等动作要保持杠的绝对平稳,千万不能惊动棺中的逝者 。
单单是闷头练习还不够,需要有直观的方式衡量杠夫们的水平 。有一种夸张的说法,在杠夫们平时的练习中,会在杠子上放十几碗装满水的碗,直到搬运结束,碗里的水不能撒出一点来才算过关 。
正式出殡就是考验杠夫们水平的时候了 。
主管出殡事宜的叫杠头 。杠头通常手持响尺,敲出有节奏的清脆号声,杠夫们就根据这号声的指令行事 。如果在行走之时有人不听指挥,杠头更是会直接当头一棒 。
杠夫赚的钱虽不少,但也是真正的苦力钱 。
推荐阅读
- 小红书|等老了改名吗?小红书成功注册老红书商标
- ktv|KTV瞄准老年人
- 跑路|又一电商平台倒下,老板带着200亿巨款跑路,用户投诉无门!
- 集团有限公司|信用赋能发展!石景山园荣膺“北京市创新信用领跑园区”称号
- 质量|北京消协实测8个品牌代餐粉质量:多款核心营养素不合规
- 公积金|北京金融公共数据专区汇集数据25亿条,覆盖14个部门机构
- 中轴线|云上现中轴,数字化「你好,北京」
- 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消费者下单付款成功不发货“十荟团”运营主体被重罚30万元
- 老实人|人民日报再点名!揭开了刘强东的“老实人”身份
- 淘宝|阿里老了吗?我看还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