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说难|成语故事:余桃啖君

【韩非子·说难|成语故事:余桃啖君】余 桃 啖 君
余:剩下 。啖:吃或给人吃 。比喻爱憎喜怒无常 。
出处
《韩非子·说难》:“异日,与君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味 。’及弥子色衰爱弛,得罪于君,君曰:‘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余桃 。’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而以前之所以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变也 。”
译文:
《韩非子·说难》:“一天,和卫君在果园游览,吃桃子觉得甜,没有吃完,就把剩下的半个给卫君吃 。卫君说:‘是真的爱我啊!只想到让我尝尝甜头,忘记了剩桃上还沾着他的口水 。’等到弥子瑕姿色衰老时,得罪了卫君,卫君说:“这人本来曾假托君命私自驾驭我的车子,又曾经把吃剩的桃子给我吃 。”所以弥子瑕的行为和当初没有什么变化,而以前被认为有德行,后来获罪的原因是,君主的好恶变了 。”
简介:
《韩非子·说难》选自战国时代法家学派著作《韩非子》,是 《韩非子》55篇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说(shuì),游说的意思 。难(nán),困难,说难,即游说的困难 。韩非子认为,游说的真正困难在于所要游说的对象(即君主)的主观好恶 。
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 。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
故事
韩非子·说难|成语故事:余桃啖君
文章图片
这个成语出自《韩非子》,讲的就是卫灵公和弥子瑕的故事:
说当时卫国有一道法律:谁偷坐了国王的马车,就要被砍去双脚 。那时,卫灵公有一位男宠叫弥子瑕,年经貌美,卫灵公很是宠爱 。
一天深夜,乡下有人跑来报告弥子瑕,说他的母亲得了重病 。弥子瑕跑到宫里,偷来了卫灵公的马车,星夜赶回乡下去了 。国王听到这件事后称赞说:“真是一个难得的孝子,为了母亲,忘记了自己会受到砍脚的刑罚 。”
又一次,弥子瑕陪着国王在果园游玩,弥子瑕吃到了一个又大又甜的桃子,忙拿着吃剩的半只桃子送到国王面前,请他品尝 。卫灵公笑着说:“弥子瑕是真正的爱我啊!只想到让我尝尝甜头,忘记了剩桃上还沾着他的口水 。”(这就是众人所谓的“余桃” 。)
几年后,弥子瑕年纪大了,脸上现出了衰老的容颜 。弥子瑕渐渐失去了宠爱,卫灵公因此丧失了对他的热情 。一次无意得罪了卫灵公,卫灵公不仅不像过去那样去迁就他,还脱口而出历数弥子瑕的不是说:“这家伙当初假传君令,偷驾我的马车,狂妄之极;又把没吃完的桃子给我吃,借此侮辱我,该当何罪?”
弥子瑕的行为并没有改变,而以前被认为是贤惠,后来却因此而获罪 。原因只在于他以年龄和相貌作为宠人、厌人的根据,从而对弥子瑕所做的同样的事情表现了前后截然相反的态度 。这个典故,原意是指对某人的评价建立捉摸不定的心理喜好上,喜欢他便把他的事按好的解,不然便按坏的解 。后来,“余桃啖君”成了常用的典故,比喻对同一人或事的评价,随着评价者所处的情况变化而变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