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布楚条约|雄才大略的康熙皇帝,迫于无奈签下《尼布楚条约》,埋下祸根


尼布楚条约|雄才大略的康熙皇帝,迫于无奈签下《尼布楚条约》,埋下祸根
文章图片

当时康熙刚刚平定了三藩之乱,蒙古准噶尔部又虎视眈眈准备起兵,清王朝自诩天朝上国,本不将沙俄放在眼里,但苦于被战争所累,只能议和 。
沙俄同样有强敌环伺,因为扩张太快,沙俄四处树敌,他们的哥萨克士兵虽然勇武,但敌人太多,而且距离战场太远,无法再继续战争 。
两方同样心怀不甘,条约的签订也是困难重重 。《尼布楚条约》经历了多次改版才终于成功 。
最后双方约定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属于中国领土,贝加尔湖以东的尼布楚之地划归俄罗斯,其中某些地方因为双方争议太大,并没有划归具体国家 。
当时,清王朝并不觉得自己吃了亏,毕竟这些地方当时也不属于清朝领土 。当时满人也刚入关不久,没有取得中原人的普遍认可,他们自顾不暇,怎能管得了这偏远苦寒之地 。
尼布楚条约|雄才大略的康熙皇帝,迫于无奈签下《尼布楚条约》,埋下祸根
文章图片

俄国也认为自己没有吃亏,不费吹灰之力就白得了这么一大片土地,还能有比这更好的事?但后世却不这么认为,中俄双方展开激烈辩论,有理有据的提出对方占了更大的便宜 。
中方有人表示:按照当时中国的影响力,整个西伯利亚都可以纳入中国的统治范围之内,毕竟每当中原王朝进入繁盛时期,这些边远民族都是默认臣服,主动纳贡的,满清本来是战胜国,却将这些拱手让人,实在令人不耻 。
尼布楚条约|雄才大略的康熙皇帝,迫于无奈签下《尼布楚条约》,埋下祸根
文章图片

俄方表示:俄方进入东亚之后,这里根本杳无人烟,仿佛无主之地,他们先发展了这些地方,这里就该是俄国的,他们苦心发展,却被中国摘了桃子,实在吃了大亏 。
但无论后世怎么吵,也改变不了《尼布楚条约》的任何内容 。
尼布楚条约|雄才大略的康熙皇帝,迫于无奈签下《尼布楚条约》,埋下祸根
文章图片

康熙打败准噶尔后,为什么不收回失地
很多人认为当时康熙息战是因为准噶尔的缘故,那平定准噶尔之后康熙为什么不将被沙俄占据的土地收回来呢?其实原因有五 。
一:盲目自大
乾隆皇帝闭关锁国时曾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 。这是当时清朝人真正的想法 。他们盲目自大,认为中国是世界上繁华的地方,至于割让的那些土地,都是苦寒之地,就算打回来,也没有更大的意义,反而浪费人力物力,得不偿失 。
尼布楚条约|雄才大略的康熙皇帝,迫于无奈签下《尼布楚条约》,埋下祸根
文章图片

清末战争图
二:国内环境复杂
康熙当政期间战争频发,平三藩、灭准噶尔、收台湾,战争导致财政匮乏,再加上满汉蒙三大民族互相敌视,清朝差点因此灭亡,康熙腾不出手来收复失地 。
三:清朝并不清楚失地的重要性
沙俄经过几代野心勃勃的帝王,发展迅猛,而且对土地有着极强的渴望 。但尼布楚谈判时,清朝的谈判大臣索额图甚至不清楚两国划分疆界的具体位置 。而且失去的那些土地,其实具体来讲并不是当时清朝的所属范围,只是他们深受中原影响,对中国更有归属感 。
尼布楚条约|雄才大略的康熙皇帝,迫于无奈签下《尼布楚条约》,埋下祸根
文章图片

清末战争
四:沙俄的反复无常
第一次雅克萨战争后,清朝凭借红衣大炮,轻而易举的打败了沙俄进犯 。沙俄当时保证绝不再犯,但当清兵退走之后,沙俄又带领更多人重新将这里占据 。若是循环往复,清朝就会陷入战争之中无法脱身 。
五:双方火力相差较大
第一次雅克萨之战,俄国只派出了450人作战,第二次也只有826人 。反观清军呢,主场作战,物资丰富,人数却是他们几倍 。是清军孱弱吗?并不,沙俄之所以强势,是因为他们火器先进,这是清军远远不及的 。虽然很难让人相信,但如果两国真正打起来的话,清朝可能真的打不过沙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