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作义|傅作义出身阎锡山的晋绥军,为何自立门户,与阎锡山分道扬镳?( 三 )


傅作义|傅作义出身阎锡山的晋绥军,为何自立门户,与阎锡山分道扬镳?
文章图片

所以很显然,这个密电使得阎锡山对于傅作义产生了巨大的不信任,阎锡山开始怀疑傅作义别有他想 。民国时期,军阀倒戈早已成家常便饭,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阎锡山开始安排张荫梧对傅作义进行监视 。
也正是因为阎锡山的这种安排,使得傅作义无法集结全力作战,并最终导致了傅作义在面临蒋介石军队时遭遇惨败 。而傅作义的失利,也因此引起了连锁反应,反蒋军全线溃退 。最终,中原大战以阎锡山、冯玉祥的失败而宣布告终 。
中原大战失败后,阎锡山被迫宣布下野,逃往大连,而傅作义回到天津之后也十分郁闷,再加上外界传闻战败的责任全部因都是因为傅作义,最终,愤恨交加之际,傅作义掏枪自杀,不过幸亏被妻子发现,子弹未能射中头部,而是只打中了左臂 。
正是在中原大战时,阎锡山和傅作义之间的裂痕开始出现 。
傅作义|傅作义出身阎锡山的晋绥军,为何自立门户,与阎锡山分道扬镳?
文章图片

1930年9月,在中原大战中站在了蒋介石一边的张学良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东北军再次入关,并掌握了华北数省的军政大权,按照蒋张协议,阎锡山的军队也在张学良的改编范围之内 。
由于当年涿州之战与张学良结下的深情厚谊,在改编晋军之时,张学良将傅作义任命为35军军长,同时,还将其推荐兼任绥远省主席 。而当时,整支晋绥军一共才被整编为4个军而已 。
被任命为绥远省主席之后,率部开往绥远省的傅作义不但集绥远的军政大权于一身,而且,深知阎锡山对自己不信任的傅作义在远离了山西之后,开始逐步脱离了晋绥军系统自立门户 。
傅作义|傅作义出身阎锡山的晋绥军,为何自立门户,与阎锡山分道扬镳?
文章图片

率军进驻绥远之后,傅作义展现出了军事才华之外的政治才华,他迅速将处于土匪遍地、一片混乱的绥远治理成塞上江南 。同时,傅作义率领麾下军队多次参与抗日战争,红格尔图战役和百灵庙大捷更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威风,成为全面抗战爆发之前中国军队少有的胜利 。
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后,所属部队被编为第7集团军的傅作义率部参加了太原会战 。1937年11月2日,在惨烈的忻口会战之后,日寇的兵锋直抵太原城下 。
阎锡山为了保存实力,将晋绥军主力调往晋南地区,并心思莫测的将傅作义任命为了太原守备司令部司令 。然而,傅作义虽然以善守闻名天下,但是,傅作义此时率领的军队不但在之前的抗战中损失惨重,而且由于主力被阎锡山南掉,太原守城部队也十分可怜,总计才有20多个团 。
傅作义|傅作义出身阎锡山的晋绥军,为何自立门户,与阎锡山分道扬镳?
文章图片

同时抗战初期的日寇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战斗意志还极为高昂,在这种情况之下,坚守孤城本身就并非明智之举,然而即便如此,傅作义依然率领孤军守卫太原城7天 。
太原城沦陷之后,傅作义收拢残部到临汾见到了阎锡山,而此时的阎锡山对于傅作义说的话却是:“你涿州守了83天,太原守了7天,丢山西的人” 。
很显然,阎锡山对于这个他曾经的部下是十分不满的,他不但没有给傅作义部队任何补充,反而试图将傅作义作为太原失守的替罪羔羊 。
因为早在中原大战中就对傅作义没有多少信任的阎锡山认为,到达绥远之后的傅作义早已羽翼丰满,难以驾驭 。所以,他想趁太原失守之际将傅作义除去 。
傅作义|傅作义出身阎锡山的晋绥军,为何自立门户,与阎锡山分道扬镳?
文章图片

很显然,傅作义也感受到了阎锡山的这种想法,然而此时并无兵力的傅作义束手无策,绝望之际,傅作义甚至与部下和家人诀别,还给家人写了遗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