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庙|揭秘埃及孟图神庙,中国考古走出去( 三 )


1950年至1982年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1977年改属中国社会科学院)副所长、所长的夏鼐先生 , 1938年就曾考察过埃及文物 。巧合的是 , 夏鼐当年考察的地方 , 正包括卢克索孟图神庙 。所以 , 2018年中国考古队来到此地后 , 有媒体报道称:80年后 , 卢克索重新有了中国考古专家的身影 。
1938年 , 作为伦敦大学的留学生 , 夏鼐作为实习生奔赴埃及 。很可惜 , 1938年10月 , 随着罗伯特·蒙德去世 , 英国这支埃及考古队不得不散伙 。遗憾的是 , 夏鼐直至1985年逝世也没能重返埃及卢克索 , 亦没能对孟图神庙进行系统性研究 。
2019年1月9日 , 中国考古队成员、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教授李晓东出发前往卢克索之前 , 在日期中写道:“底比斯卡尔纳克神庙群多为敬神献祭仪式之用 , 发现地下宝藏的可能性不大 , 但每个神庙修建的时间都不一样 , 修建者所思所想就各有差异 。于细微处见宏大 , 揭秘一桩完全不为人知的秘密并非没有可能 。经常给我的研究生们讲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 孟图神庙的秘密就期待我们去发现 。”之后 , 李晓东回想起了2015年在美国孟菲斯大学访问时的所见 。在孟菲斯 , 李晓东看到该市动物园大门上装饰的仿古埃及文字中 , 有一个词 , 类似英文“kangroo“(袋鼠) , 与他同往的孟菲斯大学教授彼得·布兰德(Peter Brand)对他略带腼腆地说:“就是kangroo , 因古埃及文中没有这个词 , 于是用古埃及字符造了一个 。”
当李晓东到达卢克索以后 , 1月12日 , 他拍摄了四排摆放整齐的残石断柱 , 之后反复研读其上的文字 , 发现了9个用来表示国王名字的长圆形的框 , 亦即“王名圈” 。在李晓东看来 , 通过这些王名圈来进行断代 , 将变得简单——阿蒙霍太普二世、阿蒙霍泰普三世、塞提一世、拉美西斯六世及五个托勒密王朝法老 , 亦即从公元前1500多年到公元前300年左右 。“凭这四排残石断柱就可以判断 , 该神庙区的修建至少持续了接近一千五百年 。真难想象 , 三千年前的这里每天都发生着什么 。”李晓东说 。
卢克索孟图神庙考古发现文物的年代关系 , 对证实或者证伪近年来出现的“埃夏论”并无意义 , 但其可以用来对比当时的古埃及与中国的商周时期文物 。这就是文明互鉴 。
【神庙|揭秘埃及孟图神庙,中国考古走出去】回看此前 , 2006年 ,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越南国家历史博物馆联合在越南共同发掘越南永福省永祥县的义立遗址并进行了资料的整理 。此次发掘是中越两国之间进行的首次联合考古发掘 , 是中国国内考古机构第一次在国外独立完成田野发掘 。发掘出的一批文物 , 与四川广汉三星堆有一定联系 。之后 , 中国国内陆续有考古机构去俄罗斯、肯尼亚、越南、老挝、孟加拉国工作 。恰如王巍所说 , 纵观当今世界 , 美、德、日等国对世界主要文明、主要区域都有学者研究 , 中国想要发展成为世界考古强国 , 必须弥补这一软肋 。而赴世界主要文明的发祥地参与发掘和研究 , 是一种重要的举措 。并且 , 这些工作 , 对当代人类各个文明从何处来 , 甚至到何处去 , 都是极具意义的 。(主笔 姜浩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