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桑兹|朱伟一评《绳梯》:一名神秘失踪的纳粹将领的故事( 二 )


布莱克曼是《绳梯》一书的灵魂,也是因为她留下了大量资料,包括他与丈夫的通信 。《绳梯》的作者菲利普·桑兹(Philippe Sands)后来拿到了这批资料,对其加以研究、发挥和创作 。布莱克曼是个多愁善感的女子,喜欢写日记,与丈夫瓦特尔书信来往频繁 。日记和书信最后都传给了儿子阿瑟·豪斯特·瓦特尔(Arthur Horst Wachter) 。
如果桑兹未经同意,在《绳梯》中引用布莱克曼的信函,势必侵犯版权和隐私权 。桑兹固然可以设法争取得到豪斯特的同意,但两人必须商谈合同约定,可能引起豪斯特的警觉而半途而废 。即便达成协议,也会限制桑兹对布莱克曼留下的材料的使用,有可能引起违约诉讼 。但阿瑟·瓦特尔2015年把全套资料赠给“美国大屠杀纪念馆”(US Holocaust Memorial Museum),向世人公开了这批材料,作为史料,不再享受版权和隐私权的保护,桑兹就可以放心大胆地使用这些材料 。
阿瑟·瓦特尔献出材料,若是为了揭发其父母的罪行,则公开家庭资料是求仁得仁 。但他若是想借此为其父亲翻案,则是适得其反 。阿瑟·瓦特尔想借桑兹之笔美化自己的父母,但桑兹却把阿瑟·瓦特尔的父母越描越黑 。
事实上,阿瑟·瓦特尔将家庭密档献给博物馆的做法本身就比较蹊跷 。桑兹安排豪斯特与博物馆的一位档案员见面,后者也是奥地利人,而且两家有旧,双方洽谈甚欢 。看似巧合,但极有可能是桑兹等人事先的精心安排 。桑兹在书中郑重其事地否认这点,有些欲盖弥彰 。
阿瑟·瓦特尔也是太过自作多情,父子之情无需公开展览 。桑兹对豪斯特似有愧疚之意,在《绳梯》结尾处表示,阿瑟·瓦特尔要为父亲翻案,并不是因为他爱父亲,而是因为他深爱母亲,不忍母亲所深爱的丈夫是纳粹杀人犯 。但在桑兹的笔下,豪斯特的母亲也并非善主,是一个狂热的纳粹分子,知道其丈夫的罪恶,但不对他进行批评帮助,而且在吃、穿、住、行等方面,都享用了所掠夺的犹太人的财产,她本人还藏有从德国占领区博物馆所抢来的财宝 。
瓦特尔藏身萨尔茨堡,当地居民没有告发,但已经成为小城内街谈巷议的话题 。瓦特尔深怕走漏风声,只身去了意大利,想从罗马转道去罗马定居 。瓦特尔在罗马期间,藏身于天主教的修道院内,不久暴病身亡毙 。瓦特尔临终前在他身边的一位牧师表示,瓦特尔死前留言称自己是被毒杀 。桑兹在《绳梯》中称,根据他的调查,疑点落在一个叫卡尔·哈斯的前党卫军少校身上 。瓦特尔暴病前一日,还在哈斯家中做客,大吃大喝,并任何无病状 。桑兹还找到了档案材料,证明哈斯是受雇于美军谍报机构的间谍,每月领取150美元的酬劳 。而那位声称瓦特尔被毒杀的神父则是哈斯发展的下线,每月领取50美元的酬劳 。但桑兹又称,不能确定是美国指使有人毒杀瓦特尔,因为档案材料显示,美国人怀疑哈斯是同时效命于苏联的双重间谍,所以终止了与其的关系 。
瓦特尔之死仍然是一个迷 。要取瓦特尔性命的人很多 。犹太人复仇组织有可能死杀他,波兰人也有理由要杀他——战时瓦特尔在波兰担任过纳粹德国在那里的地方行政长官 。事实上,瓦特尔是否死于毒杀也并没有铁证 。桑兹找到一些专家学者,装模作样地向他们请教,其实是让这些专家学者为他站台背书,为《绳梯》一书做促销 。桑兹本人也是英国法律学者,但靠《东西街》(East West Street)一书成名,成为所谓历史侦探故事的著名作者 。
《绳梯》也是历史侦探故事,但桑兹在《绳梯》中有些喧宾夺主了,大谈自己与瓦特尔之子的交往过程,大谈自己如何搜寻历料,好像他自己也是重大历史事件的参与者 。当然,纳粹后代与犹太人后代桑兹相逢、相处,也会引起读者好奇心,但者是应该是由其他人来讲述的故事 。当事人自己评述太过直接 。《绳梯》中人物事件来回跳跃过于频繁,不利于读者的顺畅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