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闭关锁国:清朝之错,还是明朝之过?乾隆为朱元璋背锅

前言
闭关锁国,是一个成语,也是国人之痛 。
翻看教科书,清朝盲目自大,自诩天朝,愚昧闭塞,拒绝交路,导致国力衰败,落后挨打……闭关锁国,遂成近代耻辱之罪魁祸首 。
闭关锁国,愚民误国,当无异议 。
然而,闭关锁国从何而起?到底谁该为此埋单?
很多人印象中,大明盛世,开明开放,七下西洋,扬威海外,万国来朝,清朝则截然相反 。
然而,这是一个误会 。
追根溯源,明朝才是海禁之始,做出这一决策者是大明开国皇帝——洪武大帝朱元璋 。
明朝|闭关锁国:清朝之错,还是明朝之过?乾隆为朱元璋背锅
文章图片

2,洪武海禁的原因
中国是传统农业国,且小农经济为主,老百姓完全可以自给自足,关起门来过日子,无需对外交流,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整个国家,自然也可以如此,这便是“海禁”的经济基础 。
中国拥有广阔的疆域、闭塞的空间、丰富的资源、高额的人口、灿烂的文化,长期处于世界文明顶端,因此一向鄙视外国,视异族为蛮夷,即便不与其交往,也无甚损失 。
朱元璋生长在佃农之家,自然“重农抑商”,他深受程朱理学影响,自建国开始便致力于建立一个层次分明、秩序井然、社会稳定的帝国,他实施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制度都是如此,一切以“预防为主”,甚至是“预防为王”——既然有弊端,我干脆一禁了之 。
简而言之,朱元璋试图通过“海禁”,将中国封闭起来,打造一个固化的、“与外人间隔”的桃花源世界,这里民风淳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明朝|闭关锁国:清朝之错,还是明朝之过?乾隆为朱元璋背锅
文章图片

3,洪武海禁的影响
朱元璋极度自信甚至自负,他认为自己所有政策都是正确的,都是为了大明好,后世子孙必须奉行不易,才能保大明江山永固 。
尽管老朱家的子孙不是个个都听话,尽管明朝后期曾出现过“隆庆开关”,但明朝整体上对“海禁”还是没有太过放松,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片板不许入海”的“祖宗之法” 。
明成祖朱棣,算是开明帝王,他支持郑和七下西洋,却是为了宣扬国威,纯属官方政治活动,仍严令民间海外贸易:
“不许沿海军民人等私自下番交通外国,遵洪武事例禁治 。”
朱元璋及整个明朝“海禁”政策的一个重要出发点,是为了防范海盗和倭寇侵扰,一定程度也起到了保护作用,但究其根本,却反映出统治者极端保守的封建思想,“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这种思想的盛行是与明朝强化君权的政治需要分不开的 。
明朝|闭关锁国:清朝之错,还是明朝之过?乾隆为朱元璋背锅
文章图片

4,清朝的海禁
明亡清兴,尽管是异族入侵,但清朝制度却是沿袭明朝,在“海禁”上更是如此,其君主专制比明朝更为强化,“海禁”禁令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
清朝“海禁”承袭明朝,清初便实行“海禁”,号称盛世的康雍乾三代,也是“海禁”最为严厉的时期,尽管康熙曾有“开关”之举,但民间海外贸易仍受到极大障碍 。
乾隆自称“十全老人”,经过康熙、雍正等先祖们的艰苦奋斗,大清达到鼎盛,疆土广阔,富有四海,天下升平,乾隆的夜郎自大也达到巅峰,“海禁”也达到顶峰 。
当清朝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闭关锁国”时,西方正在剧烈变革,等有识之士想要“睁开眼睛看世界”时,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已经被西方的“坚船利炮”轰开,接下来就是天朝的美梦破灭,耻辱的噩梦开始 。
明朝|闭关锁国:清朝之错,还是明朝之过?乾隆为朱元璋背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