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新乐遗址绽放了怎样的文化魅力?( 二 )
【沈阳|新乐遗址绽放了怎样的文化魅力?】大量碳化谷物经鉴别为黍,相伴而出的成套磨盘与磨棒,证明新乐人那时已掌握将谷物碾成碎粒的粮食加工方法 。四五十厘米高的深腹罐多为储藏器,而中小型深腹罐、高足钵应是煮食用具,陶器表面施压的“之”字纹、弦纹等精美纹饰又充分说明了新乐人能够娴熟地掌握制陶工艺 。有着特殊器型的斜口器,因发现在火膛附近,被推断有可能属于保存和移植火种的专用器皿 。上端的甑锅用来盛装食物,下部的空心足便于煮水,中间置放带穿孔的箅子,可以使蒸汽通过,类似现代蒸锅原理的陶甗,让新乐人品尝到了蒸食的味道 。
当新乐人迈向更加广阔的精神世界后,那片祥和之地的文明曙光变得愈发耀眼 。玉质串珠项饰被佩戴在族人的脖颈上,人们对审美拥有了追求与向往 。以煤精琢磨成的奇特制品出现在族人的生活里,人们猜测其用途可能是占卜问天的祭祀用具、孩子的玩具、装饰品、用来交换物品的一般等价物 。这是目前所知在史前遗址中出土的唯一煤精制品,更将人类认知煤的历史推溯到7000余年前 。用树干雕刻出的鸟形图案是原始部族的图腾或者族徽,是人们生活中精神上的寄托,恰因当年的一场大火让这件史前木雕“艺术品”碳化后得以保存至今 。
文化传播在大连地区的踪迹
细心的考古工作者在发掘新乐遗址时意外发现,按地层关系和文化内涵区分,继新乐下层文化之后,这里还存有一种不同文化类型的叠压,虽然堆积层很薄,但文化特色非常明显 。因为此文化在1956年首先发现于沈阳市新民偏堡子村,所以被定名为“偏堡子文化”,距今约5000年 。
在沈阳新乐遗址博物馆,笔者观察到偏堡子文化陶器的腹部装饰以“竖行泥条带和波浪形泥条带”附加堆纹为主要特征 。无独有偶,当笔者再回到旅顺博物馆时,竟找到了具有相似纹饰特点的陶罐,而这件陶罐却发现于大连市瓦房店长兴岛三堂村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文化类型被定名为“三堂一期文化” 。
从两地分别出土的陶器进行对比,可以说明沈阳新民偏堡子文化与大连瓦房店三堂一期文化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也能看出二者应属于同一考古学文化的不同地方类型,并确切印证了文化的源流及相互影响 。
来源:大连日报
推荐阅读
- 沈阳厂|沈阳厂所协同科技创新大会召开
- 沈阳|“双十一”沈阳快递包裹预计将达1亿件 同比增长25%
- 淘菜菜|阿里巴巴旗下“淘菜菜”宣布在沈阳及周边地区启动“雪中送菜”计划
- 沈阳|沈阳一家炖牛肉馆火了20年,28元一大碗,24小时营业能卖800多碗
- 辽中|沈阳(辽中)金秋电商节盛大启幕 数字化描绘别样丰收季
- 沈阳晚报|沈阳(辽中)金秋电商节启幕 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 物流|辽宁自贸区沈阳片区跨境电商日单量首破5万单
- 景谷|景谷:线上线下“大喇叭”奏响网络安全宣传新乐章
- 饭饭1080°平台沈阳分公司正式开业|沈阳落地 | 大连
- 职工|沈阳快递行业集体合同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