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北京:包容万方,和谐之都( 二 )
元末的统治就是一个例证:1368年 , 明太祖手下大将徐达率领的军队打败了蒙古军队 , 攻占北京 , 元朝在北京的统治终结了 。但是 , 元朝部分王公贵族、大臣率领的残余力量退到蒙古草原 , 逃到了元的上都(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 , 获得了苟延残喘的机会 , 并一直与明朝对抗 。
1449年 , 蒙古贵族也先率领的蒙古骑兵进犯大同 , 明英宗率领明军进行反击 。在河北怀来县境内的土木堡 , 明军遭到了也先的围攻 , 英宗被俘 ,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土木之变” 。事变爆发后 , 也先挟持英宗 , 进攻北京 , 好在明朝大臣于谦早已在北京集结重兵 , 严阵以待 。也先看到一时无法攻下北京 , 不得不与于谦讲和 , 放回英宗 , 明朝才避免了覆灭的厄运 。从这个例证中 , 可以再次看出北京地理地位的重要性 。
所以 , 北京的崛起主要得益于其处于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交汇的特殊区位 。这个区位促进了游牧民族和汉民族逐渐融合 , 奠定了北京从一个一般的地方重镇转变为全国性政治中心的地位 。
文化融通
历史上 , 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 比如鲜卑族建立的北魏、契丹族建立的辽、女真族建立的金 , 以及蒙古族建立的元等 , 统治时期都不算太长 。不过 , 满族建立的清朝 , 却统治了两个半世纪还要多的时间 。其中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 , 但其中有一点十分重要 , 就是清朝统治者认识到了文化融通的重要性 , 全面接受和采用了儒家思想文化 。其中最重要的举措 , 就是建立了皇子学习汉文化的教育制度 , 加强对汉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
史书记载 , 康熙皇帝5岁就开始读书学习 , 尤其注重学习汉文经典 , 一生从不间断 。康熙皇帝曾回忆说 , 每天 , 老师都要指定某段汉文经典 , 让他背诵很多遍 , 直到把“四书”完全背下来 。康熙继位之后 , 于紫禁城设立上书房 , 延聘学问和道德俱佳的满汉学者 , 专门教皇子、皇孙读书学习 。在他之后 , 经过雍正、乾隆等帝王的不断完善 , 清朝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皇子教育体系 , 在入学年龄、学习时间、学习内容等方面都作了严格规定:
第一 , 入学年龄 。按照规定 , 皇子、皇孙、皇曾孙们从6岁(虚岁 , 实际上是满五周岁)进入紫禁城的上书房学习 , 一直要坚持到将近20岁成人为止 。
第二 , 学习时间 。上书房规定 , 读书时间是早晨5点至下午3点 , 10个小时 。读书时要正襟危坐 , 夏天不许摇扇子;午饭的时候 , 侍卫把饭送来 , 饭后不午休 , 继续学习 。一年365天 , 只有元旦、端午、中秋、万寿(皇上的生日)、自寿(自己的生日)才放假 。连除夕也不放假 , 至多早一点放学而已 。
第三 , 学习内容 。有三块:满蒙文字、汉文经典、弓马火器 。其中 , 学习儒家经典的时间最长 。
清朝的皇子们真是“压力山大”啊!但严格的皇子教育给清朝带来了两个明显的效果:一是全面提升了文化素质 , 二是为民族文化融合奠定了坚实基础 。由于从小就学习“四书”“五经”等汉文化经典 , 清朝皇帝都有很高的汉文化素养 , 有利于清朝统治者积极汲取汉民族的先进文化素养 , 从而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交流 , 为民族融合奠定坚实基础 。
推荐阅读
- 集团有限公司|信用赋能发展!石景山园荣膺“北京市创新信用领跑园区”称号
- 质量|北京消协实测8个品牌代餐粉质量:多款核心营养素不合规
- 公积金|北京金融公共数据专区汇集数据25亿条,覆盖14个部门机构
- 中轴线|云上现中轴,数字化「你好,北京」
- 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消费者下单付款成功不发货“十荟团”运营主体被重罚30万元
- 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全面叫停偶像养成类网综、“耽改”题材网络影视剧
- 北京|泡泡玛特将在北京打造首个线下乐园
- 北京将把共享单车企业纳入信用监管体系
- 安全|掌握超百万用户个人信息的网络平台运营者赴国外上市须经网络安全审查
- 数字中轴|助力北京中轴线申遗 “数字中轴”项目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