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清庭最后一篇重要公文,只有300字却大有深意:高端话术的典范!


袁世凯|清庭最后一篇重要公文,只有300字却大有深意:高端话术的典范!
文章图片

张謇挥毫泼墨洋洋洒洒的写下三百余字,虽然字数不多,但每一句话都有所折射,将聪明人的聪明话展现的淋漓尽致 。
可以说,这份退位诏书是中国人高端话术的范本 。
第一句话是“前因民军起事,各省相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这句话表面上是在陈述事实,然而却有些平铺直叙 。
袁世凯|清庭最后一篇重要公文,只有300字却大有深意:高端话术的典范!
文章图片

按常理而言,皇帝颁布的诏书,开篇都是规模宏大,不可能写得如此干瘪 。其实这也是一种反抗,看似是在陈述事实实则是充满着鄙夷,它将“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的责任归咎在了民军起事之上 。
接下来就是“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 。”当时的实际情况是革命党人总是在搞自杀式袭击和暗杀,导致满清的王宫贵胄们随时面临着生命危险 。如果清帝不退位,则全族之人可能都会遭殃 。
可为了挽回自己的面子,诏书中还是写“特命袁世凯......”意思表达的很明显,就是接下来不论袁世凯做什么都是征得自己同意获得授权的 。
如此一来,袁世凯上位有了合法的继承性,而清朝也可以向世人说明,自己并不是被迫退位而是主动的,保住了面子 。
袁世凯|清庭最后一篇重要公文,只有300字却大有深意:高端话术的典范!
文章图片

02避重就轻,粉饰自己
“两月以来,尚无确当办法,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商辍於途,士露於野,徒以国体一日不决,故民生一日不安 。”在这番话中,俨然把清朝皇帝塑造成了忧国忧民的圣君,他眼看着国家危亡但是没能拿出好的办法,故而不忍心看着民生不安 。
在这里,皇帝和专制不是国家走向灭亡的罪魁祸首,反而成了想方设法为神州找出路、即使牺牲自己利益也要保全大局的“开明人士” 。关于矛盾它只字未提,只是在讲述自己和所有人一同怀揣着痛苦,表示要和民众风雨同舟 。在如此话术之下,清廷“民族罪人”的处境很快就被化解了 。
袁世凯|清庭最后一篇重要公文,只有300字却大有深意:高端话术的典范!
文章图片

“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在第一句中有个“多”字,可谓用心良苦 。它向世人表达着并非所有人都愿意共和,大清还是有支持者存在的 。
但清朝愿意少数服从多数,宁愿多吃点亏也不能负了天下人之心 。谁都知道,清帝是被迫退位的,可如此一来他却成了开明民主的圣君,愿意为了多数人的意见,而牺牲自己的利益 。尤其是那句意思很明显,我怎能为了自家的荣华富贵而不理睬民意?
袁世凯|清庭最后一篇重要公文,只有300字却大有深意:高端话术的典范!
文章图片

这段话再往后的“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云云,基本表达的都是清帝是忧国忧民的明君,愿意为了天下放弃荣华富贵 。
在这封诏书中,残酷统治中国几百年,为革命党人所深恶痛绝的满清皇室,摇身一变成了众望所归、甘愿为集体利益而放弃自己的英雄 。这番话术,不可谓不高明 。
袁世凯|清庭最后一篇重要公文,只有300字却大有深意:高端话术的典范!
文章图片

03无形博弈,实现共赢
不论怎么说,清廷在颁布退位诏书以前,皇帝都是这个国家的实际主人 。因此诏书中的内容,即使没有掀起波澜,也具有一定的法律效,道理必然的影响 。所以,这封诏书可谓是字斟句酌,每个字都蕴含着乾坤 。
接下来就是“袁世凯前经资政院选举为总理大臣,当兹新旧代谢之际,宜有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 。”当时袁世凯的势力如日中天,清廷总该要为自己留好后路,所以就把主角换成了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