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器|古时候的鞋子,为何鞋头总是上翘的?老祖宗的智慧,不服都不行!

古时候,人们还没有穿鞋的概念,都是赤脚走路 。经过一段时间以后,人们觉得土地高低不平,走起路来十分费力,再加上严寒酷暑的侵袭,长期暴露在外的双脚常常会受到伤害,于是便想尽办法来保护自己的双脚,鞋子便应运而生 。
陶器|古时候的鞋子,为何鞋头总是上翘的?老祖宗的智慧,不服都不行!
文章图片

其实,鞋翘的设计早在史前时期就已经出现,一直延续到清朝才逐渐消失 。中国最早发现的翘头鞋,是在1979年青海省孙家寨出土的一座墓葬里,在那里出土的陶器距今已有5000余年,陶器上刻有人物形象,那人穿的鞋子就是翘头鞋 。在那之后,在各个朝代的墓葬中出土的陶器,把翘头鞋的发展历程完整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
陶器|古时候的鞋子,为何鞋头总是上翘的?老祖宗的智慧,不服都不行!
文章图片

可是,古人为何如此钟爱翘头鞋?其中有四点原因 。第一,古人的服饰多以裙、袍为主,在鞋头处设置一个翘头,有利于托起裙袍下部的垂边,可以防止人们在行走时踩到垂边而跌倒 。第二,鞋头在整个鞋的最前端,人们如果在行走时碰到异物,一定会率先先碰到鞋头,将鞋头做成翘状,不但有警示的作用,还可以避免由于误触硬物导致脚趾受伤事件的发生 。
【陶器|古时候的鞋子,为何鞋头总是上翘的?老祖宗的智慧,不服都不行!】
陶器|古时候的鞋子,为何鞋头总是上翘的?老祖宗的智慧,不服都不行!
文章图片

第三,对现在的人来说,鞋子是人的脸面,对古人来说,露在外面的只有鞋头,而鞋头正是古人的脸面,对于爱面子的中国人来说,鞋头必须格外重视 。第四,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中国古代建筑的飞檐大多数都被做成上翘状,以示人们对上苍的尊敬 。而人们把鞋头做成上翘状,也是出于同样的目的 。所以说,一个简单上翘的鞋头,就体现出了老祖宗的智慧,不服都不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