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清朝的不入八分公爵的爵位是怎么来的?为何要设置这样的爵位?

看清朝历史资料时细心地读者都会发现 , 清朝历史资料中经常出现奉恩辅国公或者不入八分辅国公 , 很多人都纳闷 , 为什么一个辅国公爵位能整出两种说法来?奉恩辅国公和不入八分辅国公又有什么区别呢?下面就来说一说清朝特色的封爵不入八分公和入八分的区别 。
清朝|清朝的不入八分公爵的爵位是怎么来的?为何要设置这样的爵位?
文章图片

而一般的外姓大臣是很难得到花翎赏赐 , 一般的朝廷重臣也只得到单眼花翎赏赐 。最能说明花翎象征身份地位尊贵的一件事就是康熙时期 , 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帮助康熙收复台湾 , 以军功被封为靖海侯 , 但是施琅居然上书康熙 , 表示想用靖海侯的爵位换取双眼花翎的赏赐 , 最终康熙感念施琅立下大功 , 特许施琅佩戴双眼花翎 , 并且靖海侯爵位还是封给了施琅 。
从施琅这件事就能看出来 , 双眼花翎在当时人心目中就能抵得上一个侯爵 , 可见这种待遇有多么高 。清朝历史上外姓大臣被赏赐戴三眼花翎不过七人 , 被赏赐戴双眼花翎的也不过二十多人 , 可见这个待遇在清朝有多么吸引人 。所以八分中的顶戴花翎就是指的服冠仪容区别
清朝|清朝的不入八分公爵的爵位是怎么来的?为何要设置这样的爵位?
文章图片

牛角灯就是夜晚使用的射灯 , 茶搭子是属于保存热水用的 , 当该相当于现代的暖壶 , 马坐褥就是骑的马鞍辔下垫的一层褥子 , 这些都是也都是和出行有关系 。
门钉是府上大门的钉子 , 在清朝这也是有着森严等级规定的 。皇帝家也就是紫禁城皇宫内的大门门钉都是九行九列也就是九九八十一颗门钉 , 亲王家的门钉数量仅次于皇宫的门钉数量 , 是九行七列七九六十三之数 , 郡王爵位到奉恩辅国公这一级别府上门钉数量是相同的 , 都是七行七列七七四十九颗门钉 , 不入八分公爵府上门钉都是五行九列五九四十五颗门钉 。
门钉数量礼制属于住这一方面 , 所以清朝这八分囊括了衣食住行中的衣、住、行 , 这三样也是最直观能从外在区分出爵位品级身份地位高低 。
清朝|清朝的不入八分公爵的爵位是怎么来的?为何要设置这样的爵位?
文章图片

不过除了这八分区别待遇之外 , 在平时重大的国家典礼上 , 奉恩镇国公和奉恩辅国公是可以直接列队站在皇帝身边的 , 也就是说距离皇帝更近一些 , 而不入八分镇国公和不入八分辅国公在这种时刻是只能跟随本旗旗主站队的 , 是没有资格在皇帝眼前出现的人 。
还有就是不入八分公基本很少在朝廷兼着差事 , 权力上与闲散宗室没太大区别 , 只是经济收入上比闲散宗室高了不少 , 而且入八分的这些人也就是亲王到奉恩辅国公是必须留在京城不得擅自离京的 , 而不入八分的这些人是可以随意留居外地 。
但是不入八分镇国公和不入八分辅国公与对应的奉恩镇国公和奉恩辅国公在经济收入待遇上是一样的 , 只是差了身份地位上的区别 。
清朝|清朝的不入八分公爵的爵位是怎么来的?为何要设置这样的爵位?
文章图片

清朝的宗室爵位通常分为四种类型 , 即功封、袭封、恩封、袭封 。
功封就是像清朝最初八大铁帽子王似的 , 清朝初期这八大铁帽子王基本都是靠为清朝开国立下的军功而获封世袭罔替资格 , 这就叫做功封 。闲散皇室宗亲可以通过立功来获取爵位册封 , 而这时候同样是立了功也得看你和皇帝的血缘关系远近 , 如果是血缘关系比较远的皇室宗亲 , 那基本上就是被封为不入八分公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