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为何武则天不单独给自己建造一座陵墓,而要合葬乾陵?暗藏心机

武则天称帝一直遭受非议,她去世后的评价更是一边倒 。如宋代诗人金朋说在《武则天》中评价她:“唐代司晨有牝鸡,灭残宗室殆无遗 。”
大意为她在称帝的过程中手段残酷,为巩固自己的统治,更是将李氏宗亲斩尽杀绝 。其实无论如何评价,当时人的出发点都基于男性主义,极力从她执政的过程中找到缺点,然后验证女性不能领导社会的“合理性” 。
对于这一方面,宋代理学派直接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将道德的压力捆绑到女子身上,从而让她们无法站立起来 。武则天虽然成为皇帝,开创“贞观遗风”的盛世,却改变不了男权社会对女性的看法 。
武则天|为何武则天不单独给自己建造一座陵墓,而要合葬乾陵?暗藏心机
文章图片

对此,唐中宗表示赞同,于是诏令“群臣详议”,想看群臣的意见 。会议中,握有大权的武三思获得武则天的授意,坚决反对“别起一陵”,为给李显带来影响,他还特别动员上官婉儿和皇后韦氏,让她们共同说服李显 。
在上官婉儿和皇后韦氏两人的软磨硬泡之下,李显最终反对严善思的意见,决定“准遗制以葬之”,对此不再复议 。
虽然已经被架空,但影响力还在,武则天当时可以轻而易举地另建一座豪华陵墓,为什么会授意侄子推动合葬建议?
合葬背后的目的
从“无字碑”上来看,武则天的墓地就已经非常清晰,她不想在去世之后受到打扰,更不想让后人知道她的存在 。那么,为什么这么做呢?
武则天|为何武则天不单独给自己建造一座陵墓,而要合葬乾陵?暗藏心机
文章图片

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杀戮太重,担心遭到后人的报复 。林语堂在《武则天正传》中做一个统计,还没有称帝之前,武则天已经杀戮很重;登基以后,手上更是沾满鲜血 。
在位期间,她先后重用库利27人,其中戾气最重的是俊臣,他先后杀害大小官吏近2000余人,灭族1057个,除掉五位宰相和10多位将军,令朝堂中人人自危 。
李唐宗室是武则天登基的最大障碍,因此几乎被屠戮殆尽,高祖、太宗和高宗的没有继承权利的子孙后代都被屠杀,仅是亲王、郡王、国公等就有几十位被杀或自尽 。
此外,她连自己的亲生骨肉及有血缘关系的后代都没有放过 。毒死皇太子李弘,逼迫二儿子章怀太子李贤自杀,赐死孙子懿德太子李重润,下令让孙女永泰公主李仙蕙自杀,杖杀夫君武延基等 。如果她当时没有留下李显和李旦,基本上李氏王朝已经没有继承人 。
武则天|为何武则天不单独给自己建造一座陵墓,而要合葬乾陵?暗藏心机
文章图片

所以,再有大臣、将军及李氏宗亲,内有亲生骨肉和血缘后代,武则天基本上都对他们开刀,得罪了所有人,并不会受到与这些人有血缘关系的其他人的敬爱和拥护,肯定在死后遭到极其严重的报复 。
她就曾经将宰相郝处俊和开国功臣李勣(徐懋功)的墓穴发掘出来,并焚尸以示“惩戒” 。如果她自己不与唐高宗葬在一起,后果应该就和他们一样 。
为保全自己,所谓的名利富贵又有什么用?她在生前已经享受过,死后就不会怎么讲究 。因此,才有降低身份重新成为“李家媳妇”、反对众议地同李治合葬的要求 。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武则天要求合葬的最主要目的就是保全自己的坟墓和尸骨,免遭后人掘墓羞辱 。同李治合葬在一起,在舆论上不会遭到掘墓的可能,毕竟李治还葬在里面 。
武则天|为何武则天不单独给自己建造一座陵墓,而要合葬乾陵?暗藏心机
文章图片

神龙二年(公元706年)正月21日,李显护着她的灵柩同李治葬在一起 。
结语
对于无字碑,许多人都感到相当不理解 。武则天生前是身份显耀的皇帝,开启“贞观遗风”的大唐盛世,给后人留下许多佳话 。有如此贡献,为什么不堂而皇之地建立一座规模宏伟的陵墓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