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李白在玄宗儿子们中间站错队,为何就到了“世人皆欲杀”的地步


李白|李白在玄宗儿子们中间站错队,为何就到了“世人皆欲杀”的地步
文章图片

对于职业选择 , 李白相当明确 , 就是做宰相 , 做宰相 , 做宰相!他行侠“十步杀一人 , 千里不留行” , 他狂饮“舒州杓 , 力士铛 , 李白与尔同生死 。”十五岁那年他就执着于寻仙大梦“十五求神仙 , 仙游未曾歇” , 于是一个好爽飘逸、傲岸不羁 , 想象丰富 , 行侠仗义的道士、文士、侠客、浪子集于一身 。
(二)、安史之乱是李白人生命运彻底滑落的曲线,让他成了最狼狈的文人 。
安史之乱犹如一场疯狂的飓风扫荡了李白的整个人生和梦想 。在巨大的乱局中 , 最痛苦的是百姓 , 最狼狈的是诗人 。因为他们敏感 , 满目疮痍使他们五内俱焚;第二因为他们自信 , 一见危难就想按照自己的逻辑采取行动;第三 , 是因为他们幼稚 , 不知道乱世逻辑和他们的心理逻辑全然不同 , 他们的行动不仅处处碰壁 , 而且显得可笑、可怜 , 很显然一直抱负着远大理想的李白就是这样典型性格 。
李白|李白在玄宗儿子们中间站错队,为何就到了“世人皆欲杀”的地步
文章图片

就在李白隐居庐山屏风叠时 , 天宝十五年(756)十二月 , 他在焦虑地分析安史之乱的形势时 , 永王李璘领军由江陵东下 , 趋广陵 。他派遣韦子春劝说李白 , 加入永王幕府 , 深谙政治汹涌的李白夫人 , 表现出了比李白的远见和成熟 , 劝说丈夫不要贸然出山 。但是李白认为这是他最后一次实现人生济世匡民的重要机遇 , 对来访的韦子春李白强烈表达了他的人生宏图:“气同万里合 , 访我来琼都 , 披云睹青天 , 扪虱话良图 。留侯将绮里 , 出处未云殊 。终与安社稷 , 功成去五湖 。”“理想很丰满” , 此后他陷入了李氏皇子争夺江山继承的斗争中来 , 让李白彻底陷入巨大漩涡 , 几乎将其吞噬 。
李白|李白在玄宗儿子们中间站错队,为何就到了“世人皆欲杀”的地步
文章图片

(三)、世人皆欲杀 , 李白是超级唐朝大明星 , 在当时就享有盛名 , 为何都想让他被处死 。
天下大量痴迷李白诗歌的人 , 不是想救他 , 而是想杀他 。只有他的老朋友杜甫在怀念他“世人皆欲杀 , 我意独怜才” 。当时的所谓世人不是那些平民百姓 , 而是占据主流的达官名流 , 政客 他们一面偷偷阅读李白的作品 , 兴奋地彼此传阅 , 也都知道他是稀世之才 , 千年难得 , 却一面希望他被处死 。因嫉妒而生恨 , 和期盼着观察结束生命受难的不良癖好 。幸好李白最终以流放夜郎保全了生命 。从认识上说 , 杜甫对李白的下狱也是罪有应得 。“世人皆欲杀”中的“世人”也包括杜甫本人在内 , 因而他认为李白是“孰云网恢恢 , 将老身反累 。”
李白|李白在玄宗儿子们中间站错队,为何就到了“世人皆欲杀”的地步
文章图片

杜甫逃离乱军后 , 去了灵武投奔做了皇帝的太子李亨 , 这种选择无疑为杜甫的今后注入了“选择正确”的分数 。包括李白的另一位好友高适也因“选择正确”站在了李亨的一边 , 甚至李白在其权力管辖范围内的监狱中给他写了一封信 , 竟然连个回信也没有 。天真的李白或许才知道 , 他与高适的几次酣醉 , 却换不回一句安慰 。我们无意苛责高适对李白的寡义 , 但这些无不说明高适的政治成熟性和现实性 , 自然他的人品与作品永远不能与李白处于一个层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