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深度|星空之外,几捆白菜背后,是一张阴影里的地推众生图( 五 )


“6块钱还没人要吗,不行就做试吃生推。不是只推好的,现在好的坏的都得推啊那一批货,我上次教你是怎么教的?搞地推不是争面子的时候,你一定要学,你习惯一个模式的时候你就快完蛋了。”
何维坐在一张公园椅上抽了半包烟,他在为自己手下的地推新人不敢靠近陌生人犯愁。这个保定人做了三年地推,从美团做到每日优鲜,现在自己出来和朋友做了个地推公司,揽一些大互联网公司的生意,在巨头们烧钱圈地的缝隙里,靠着积累的资源吃点碎肉。只是生鲜电商的竞争已经逐渐定了基调,养一个接散活儿的地推团队朝不保夕。
“地推就是个卸磨杀驴的活儿,但我下面二十几个地推,我都得留着,没有他们我什么也不是。”何维说。
阴影|深度|星空之外,几捆白菜背后,是一张阴影里的地推众生图
文章插图
“你把身体放低一点,倒着陪客户走。撑过20米。你说你的,别怕被无视。”
电话那头的地推,总是被拒绝,以至于现在走到离人两米的地方就不敢靠近了。何维给了他个任务,无论怎样要固定在和对方20公分的距离上。
何维理解这种痛苦,他第一次做地推时,在一家店门前徘徊了半个小时没敢进去,直到咬碎了牙一推门,到现在成了一个地推老手。
“从这儿到那儿,这段路的距离我就知道对方能不能被转化”,何维比划出个距离,大概10米。
在何维看起来,干地推首先是个体力活。一个不勤快也不懒的生鲜电商地推,一天的微信步数在一万五至两万步左右。这意味每天走15公里,连续不停的走三个钟头。所以一个团队里要有足够多条腿,才能遇到这么多人,这是转化客户的基础。
“不少人承受不住,干过地推后三年之内都不会再干这个”,周彦指的是那种被冷眼相对的感觉。
周彦是美团买菜的一个BDM,他每天晚上的一个额外工作,是接自己团队里地推兄弟的电话,每天会有很多个电话打过来,往往只是聊天,讲讲白天遇到的事。大家抱怨,白天遇到的冷眼甚至谈不上拒绝,事实上往往连回绝的手势也没有,他们只被当作一个个透明的人。
这些生活琐碎,周彦都会陪着听完,他把这视为一种安抚。
“你是这个城市要说最多话的人,但你又没有人可以讲话。”
追不上乌龟的兔子劳动关系上的疏远并不影响这些公司对地推人员的控制能力,它们有太多方法来让地推们按着它们的思路调整工作方式。
每日优鲜CEO徐正曾将生鲜零售比喻为”撅着屁股捡钢镚”。掉下的钢镚要足够多,就要有足够的人愿意把钱包打开,这就是这些地推们在找的。
公司的政策也在不停逼着每个人甩开脸皮,上前“搭讪”。
地推面试的时候,对方(往往是BDM)不会把话说死,都会说月工资在一万左右,但长期下来,六七千的月工资是大多数人的常态,这还是在每天没有任何闪失的前提下。
比如近日美团买菜给地推们下达的最新政策规定,除了早上9点的签到考核外,每个地推需要在10点半前出第一单,并且每天第一单到最后一单的时间间隔要在7小时以上。
另一个新推出的位置监控系统,则要求地推固定在据点附近的范围内拉新,离开这个范围内的订单无效。
越来越多的规则限制了很多地推人原本的“调剂方法”。比如偶尔几天选择从下班高峰时开始工作,或者剩下最后一两单回到家附近去收尾,这些现在都行不通了。
在原本的绩效压力之外,这些地推人相对自由的工作时间和活动范围,现在也被划进了一个固定的圈。
薛成上午把电动车支在一个几个居民小区交接的“隘口”,碰上一位孩子母亲,好说歹说,对方下了APP正在选择要买什么。眼看着这一单落袋,落在后面的孩子外婆追上了,一把抢过女儿手机,拽着她离开,嘴里念念有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