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朱标:太祖一掬泪,宗庙千年恨,朱元璋爱他38年,朱棣却骂他忤逆不孝( 二 )


朱元璋|朱标:太祖一掬泪,宗庙千年恨,朱元璋爱他38年,朱棣却骂他忤逆不孝
文章图片

很多人认为,明成祖朱棣文韬武略,而他的大哥朱标则显得有些文弱,其实,这是一种误读 。在朱元璋悉心安排下,朱标也是能文能武的,只是,一方面朱标没有机会带兵打仗,另一方面朱标也没有和朱棣相比的参照,所以,不能武断地说朱棣一定比朱标强,当然,反之也是如此 。
三、戴星而朝,夜分而寝
明朝初年,朱元璋的很多想法都比较复古,例如,他力排众议,坚决重拾封藩制度 。在朱元璋的骨子里,传统的嫡长子继承制,也根深蒂固 。所以,在朱标去世之前,朱元璋从来没有想过要更换皇储 。为了培养朱标,朱元璋可谓煞费苦心 。
朱元璋把最能征善战的徐达任命为太子少傅,把明初第一文臣李善长任命为太子少师,把猛将常遇春任命为太子太保 。另外,像冯胜、刘基(刘伯温)、廖永忠、杨宪等人,统统被朱元璋派到太子府兼职 。朱元璋几乎把明朝最精锐的团队,都塞到东宫去 。朱元璋相信,在他的悉心培养下,大明朝的第一位太子,一定是一位超越历朝历代的太子 。
朱元璋|朱标:太祖一掬泪,宗庙千年恨,朱元璋爱他38年,朱棣却骂他忤逆不孝
文章图片

朱标也不负朱元璋所望,在这些精英的培养和熏陶下,朱标变得非常干练,他像父亲一样勤政,每天闻鸡而起,书不离手,他还要广泛参与朝政,朱元璋每每问及他政务,他都能对答如流 。
所以,到了洪武十年,朱元璋公开下了一道圣旨,《明史·孝康皇帝列传》记载:
十年,令自今政事并启太子处分,然后奏闻 。
从洪武十年起,朱元璋就把政务全部交给太子来处理,朝中大事皆由太子决断,然后上报给朱元璋即可 。这一年,朱标23岁,史载他“戴星而朝,夜分而寝”,表现得非常勤奋 。朱元璋和大臣每每看到太子,都赞不绝口 。《明史》评价:
皇太子标居位二十有五年,分理庶政,神赞弘多 。
如果后来不出意外,若干年后,朱标将接过父亲的接力棒,带领王朝继续走下去 。
朱元璋|朱标:太祖一掬泪,宗庙千年恨,朱元璋爱他38年,朱棣却骂他忤逆不孝
文章图片

《明史》说:“太子为人友爱 。”也许是没有在战场上摸爬滚打过,朱标和朱元璋最大的不同,是朱标的治国理念里,始终有“人性本善”的思维,而朱元璋则是典型的“人性本恶”思维 。所以,在外人看来,朱标比朱元璋要宽厚得多 。
例如,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爆发后,宋濂的孙子宋慎被牵连其中,按律,应该被株连全家 。但朱标深知宋濂没有参与其中,他和马皇后一起向朱元璋求情,最终朱元璋免了宋濂一死 。
《明史》记载:
秦、周诸王数有过,辄调护之,得返国 。有告晋王异谋者,太子为涕泣请,帝乃感悟……帝或以事督过之,太子辄告高后为慰解,其仁慈天性然也 。
朱标不仅仅是一位优秀的太子,同时,他还是一位合格的兄长 。朱元璋的次子朱樉、三子朱棡经常犯错,动辄被朱元璋责罚,朱标总是袒护他们 。有一次,有人密告晋王朱棡谋反,朱元璋大怒要杀朱棡,朱标跪下来为三弟去请,情真意切,朱元璋才有所感悟 。
朱元璋|朱标:太祖一掬泪,宗庙千年恨,朱元璋爱他38年,朱棣却骂他忤逆不孝
文章图片

永乐时期,汉王朱高煦屡次陷害太子朱高炽,朱高炽每次都以德报怨,在朱棣要贬朱高煦为庶人时,朱高炽哭着为弟弟求情 。后人曾评价说,明仁宗朱高炽的胸怀之宽广,为明朝诸皇之最 。
殊不知,朱标的胸襟,并不亚于他的侄子朱高炽 。遗憾的是,朱标英年早逝,没能成为“诸皇”之一罢了 。
朱元璋身为皇帝,有自己的权威,朱标作为太子,一方面要为国出力,另一方面也要做一个孝子,所以,当朱元璋和朱标存在冲突时,每次都要考验朱标的智慧 。在《剪胜野闻》中,曾记载这样一件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