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朱标:太祖一掬泪,宗庙千年恨,朱元璋爱他38年,朱棣却骂他忤逆不孝( 四 )


五、燕王入主,换了人间
朱标活了38岁,当了25年的皇太子,这期间,他和朱元璋虽然有分歧,朱元璋甚至多次要拔剑砍他,但是,这并不影响他们的父子关系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太子之位因为太过瞩目,往往是众矢之的 。纵观历史,太子之位坐得越久,风险就越大 。汉武帝的太子刘据、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康熙的太子胤礽,都曾经很得父亲喜爱,最后也都走向穷途 。但朱标不同,他自始至终,都是朱元璋最喜欢的儿子,38年,不失父爱,朱标已经很不简单 。遗憾的是,天妒英才,朱标没失去父爱,却失去了自己的生命 。
朱元璋|朱标:太祖一掬泪,宗庙千年恨,朱元璋爱他38年,朱棣却骂他忤逆不孝
文章图片

宋濂这辈子教了很多弟子,最出名的有两个,一个是懿文太子朱标,另一个是被朱棣灭族的方孝孺 。作为朱标的师弟,方孝孺曾写过一首关于朱标的诗:
盛德临中夏,黎民望彼苍 。少留临宇宙,未必愧成康 。宗社千年恨,山陵后世光 。神游思下土,经国意难忘 。
方孝孺认为,朱标之死,是明朝宗庙的千年之恨 。
朱元璋|朱标:太祖一掬泪,宗庙千年恨,朱元璋爱他38年,朱棣却骂他忤逆不孝
文章图片

笔者认为,朱标之死,对明朝至少有三大影响,第一个是影响了朱元璋的传位计划,第二是让朱元璋被迫中止了迁都计划 。第三是直接导致了朱元璋“屠戮功臣” 。
若朱标没有英年早逝,明朝的皇位或许始终在朱标一脉,朱棣一辈子或许都是一个藩王 。
若朱标没有英年早逝,朱元璋有可能会迁都西北,明朝的“天子守国门”,守得可能不是山海关,而变成了雁门关 。虽然这样做的利弊很难说清楚,但至少对明朝影响很大 。
若朱标没有英年早逝,以他的威望,必能让功臣们臣服,傅友德、冯胜、蓝玉、王弼等诸位功臣,也许会善终 。那样,朱元璋的“洪武之治”,或许能画上完美的句号 。
笔者还认为,朱标文韬武略,处事温和,他若继位,不会像建文帝那样急切地削藩,更不会轻易激化和诸王的矛盾 。这样,靖难之役就不会爆发,明朝百姓不必承受四年战乱之苦 。以朱标的才能,明朝或许能提前迎来另一个盛世 。如此,“明太宗”这个庙号,或许不会代表朱棣,而是会成为朱标的代名词 。
或许,作为第二代帝王,朱标能像唐太宗一样,缔造一个“贞观之治”,但这只是假设,也或许,朱标没有朱元璋和朱棣的魄力,他会成为一个作为不大的宋太宗,也说不准 。
只是,历史没有假设,朱标和朱棣,到底谁优谁劣,注定无法比较 。
朱元璋|朱标:太祖一掬泪,宗庙千年恨,朱元璋爱他38年,朱棣却骂他忤逆不孝
文章图片

在朱元璋心目中,朱标是爱子;在建文帝心中,朱标是慈父 。可是,到了公元1402年,朱棣入主南京后,朱标已经不是仁厚的兄长了 。
朱棣废黜了朱标“孝康皇帝”的称号,恢复朱标为“懿文太子” 。因为朱标毕竟当了25年的太子,名分在那放着,朱棣要塑造自己的正统地位,就要逐渐降低朱标的影响力 。
如果说,不承认朱标被追封的帝位也就算了,但是朱棣接下来的做法,则有些故意抹黑朱标了 。
《明太宗实录》记载:
懿文太子以柔弱牵制文义,不称太祖意 。
朱棣公然评价:朱标太柔弱了,不称朱元璋的心意 。
朱棣是在告诉大家:朱元璋嫌朱标太文弱,早就对朱标不满了 。即使朱标不早逝,他也不会得到皇位 。
朱元璋|朱标:太祖一掬泪,宗庙千年恨,朱元璋爱他38年,朱棣却骂他忤逆不孝
文章图片

无独有偶,永乐朝成书的《奉天靖难记》,不仅仅是在贬低朱标,可以说是在诋毁朱标了,书中这样评价朱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