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央视连线南派三叔,这次真不该怪考古工作者“玻璃心”( 三 )
无数人指指点点,说该选个热门的行业、赚钱的行业 。
还有人甚至把声援她的考古工作者,斥为“害人” 。
文章图片
看低考古工作、看淡考古的价值,然后轻飘飘地转发考古最新发现、配上一句“自豪”“惊叹” 。
我实在想不到,在这样的舆论背景下,我们有何资格去苛责考古工作者“不许玻璃心” 。
考古为我们带来的感动很多,我们能为考古提供的支持,却很少 。
除了声援与理解,别无其他 。
文章图片
“靠盗墓小说宣传考古”,这样的论调与其说是黑色幽默,不如说是种悲哀 。
有读者因《盗墓笔记》对文物产生兴趣不假,可这也不够证明“南派三叔就该上节目” 。
盗墓题材作为文学虚构作品,无可指摘,就像黑道小说、小偷文学;
可把它放在考古发掘的报道中,不合适 。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就曾明确表达,考古是一门严谨科学,不要与文物保护的天敌“盗墓”混为一谈 。
文章图片
这次的三星堆考古成果,是极可能重新书写文明节点的发现 。
现场检测出三千年前丝绸朽化后的残留物,而早在上世纪,维也纳大学的科学家就在一具木乃伊头发中检测到丝绸残留,认为源自中国 。
出土的扇贝,经检测来自印度洋 。
出土的青铜器原料,经矿源探测与长江中下游殷商青铜器一致 。
黄金权杖上的金箔工艺与古埃及相似,青铜尊的造型却又带着明显的中原文化特征 。
它们催生着人们对古蜀文明的全新联想,千年前,文化交流情况究竟如何?
文章图片
在震撼之余,看着现场发掘的直播,我不免联想——
考古发现必将留名史书,现场发掘的这些工作者,却注定不留声名 。
这次与考古发现伴生的盗墓小说风波,会留下什么吗?
多少人会意识到,考古与盗墓并提的冒犯?
多少人会在乎,考古背后的人?
人数,大约会很少吧 。
或许,不只是对考古的污名与偏见需要停止 。
网友们猜测,邀请南派三叔连线,出发点或许是想利用这次面向大众科普的好机会,所以邀请了读者多、作品ip名声响的南派三叔 。
结果摆在眼前,这次“大众化”的举措并不合适,但却不必因噎废食 。
文章图片
河南卫视春晚节目《唐宫夜宴》
人们总习惯于科研不需要宣传、不需要关注,就该远离世俗、与普通人无关 。
这样的观念,正是大众对考古存在污名偏见、看轻考古意义的一大原因 。
借助大众文化与大众媒介来传播考古知识,本是件正常的事 。
我们仍然需要努力的是,如何在传播手段上,平衡“尊重考古事业”与“吸引大众流量”的关系 。
战乱困苦时,社会尚未蔑视文脉传承;
【考古学|央视连线南派三叔,这次真不该怪考古工作者“玻璃心”】海晏河清时,又何必吝啬对考古的多一点理解呢 。
推荐阅读
- 产品|又一行业曝光,90%是假货,曾被央视“点名”,你还在购买吗?
- 留学生|全球连线|你好非洲卢旺达留学生的电商梦
- 央视财经|2021 年我国快递业务量达 1085 亿件,同比增长 30%
- 反思|央视公开点名:腾讯位列工信部违规名单榜首,马化腾要认真反思了
- 阿富汗|全球连线丨赵立坚“带货”的阿富汗松子卖得怎么样?
- 新闻周刊|状告知网的老教授央视发声:平台可获利但不能是暴利
- 刘自鸿|谁能救柔宇?
- 元宇宙|元宇宙区块链游戏称两周赚 14 万元,央视揭露骗局:许多实为网页小游戏
- 控评|最新消息!央视曝光水军控评潜规则,影视剧控评可能涉嫌违法!
- 央视新闻|知网,改否?人民日报一天两评,新华观点发声,央视评赵教授为一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