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音乐反垄断是市场正常化的开始吗?


腾讯|音乐反垄断是市场正常化的开始吗?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互联网指北
音乐反垄断的第一锤终于落下:7月24日上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公告,责令腾讯及其关联公司解除独家版权、停止高额预付金等版权费用支付方式等,恢复市场竞争状态。
自2019年初市场监管总局首次开展针对腾讯音乐与三大唱片公司等签署音乐版权独家授权协议是否违反《反垄断法》的调查起,这项一波三折的调查终于有了切实的进展。
市场监管总局微信公众号发文称:本案是自《反垄断法》实施以来,监管部门对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采取必要措施恢复市场竞争状态的第一起案件。
独家版权模式被打破,对谁利好?
有说网易云音乐的,也有讲利好字节跳动,乃至快手的,理论上都讲得通。毕竟换个角度来看,腾讯音乐主导的独家版权模式其实早已是音乐行业的既定格局,摒弃独家版权模式,是一次对音乐行业的整体利好——腾讯在独家版权上的退步,正是音乐行业的进步。
然而,此次针对腾讯音乐处罚,对音乐行业的利好可能也是有限的。
有专家评论认为,此次对腾讯音乐的处罚或许过轻。此前有媒体报道,针对腾讯音乐的审查除了独家版权还可能会落在拆分酷我和酷狗音乐。
而落定的处罚公告虽然归因于2016年CMC(中国音乐集团)和QQ音乐的合并违反了《反垄断法》规定的经营者集中一项,但对腾讯音乐的处罚要求则是:解除网络音乐独家版权协议、停止高额预付金等版权费用支付方式、不得实施最惠国待遇条款等措施恢复市场竞争状态。
就市场竞争状态而言,国内音乐市场其实存在着版权垄断和市场垄断两个问题,版权垄断是手段,市场垄断是结果。
即使独家版权模式被终止,腾讯音乐借由版权独占和资本并购等运作手段获得的市场垄断地位也并未解决。
处罚公告称,2016年合并后的腾讯音乐在月活跃用户市场份额、曲库和独家资源的市场占有率均超过80%,从该市场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指数)分析,交易后为6950,为高度集中市场。
时至今日,已有太多音乐平台黯然退场,今年初虾米音乐停止运营更显版权战模式下,在线音乐市场竞争的残酷性。
从市场现状看,告别独家版权模式后,音乐市场的正常化才刚刚开始,并且难点重重。
周杰伦版权要共享,腾讯音乐能退几步?处罚公告发布后,腾讯回应称,将认真遵守决定,严格落实监管要求,依法合规经营,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维护市场的良性竞争。
“腾讯将压实责任,与腾讯音乐等关联公司在规定时限内制定整改措施方案,按照处罚决定要求全面不折不扣地完成,确保整改到位。”
话虽如此,腾讯音乐除了已有的平台集中优势仍然明显外,甚至在被要求解除独家版权协议的版权层面,也还会主动谋求转圜空间。
在处罚要求下,虽然腾讯音乐必须在版权问题上选择退步,但在具体行动上,仍然有选择“退一步”还是“退三步”的主动权。
这个问题在此前版权互授的过程中就有所体现,2018年2月腾讯音乐与网易云音乐互授音乐作品,互授比例达99%,但剩下1%的优质独家曲库对平台用户流量的影响更重要。
时任海洋音乐公司(即中国音乐集团,后与QQ音乐合并)总裁谢国民在2015中国版权年会上表示,中国音乐市场上真正活跃的核心曲目只有大概3万首,这3万首就占据了90%的市场播放份额。
按谢国民所言3万首的核心曲目规模来,核心版权占腾讯音乐曲库比例甚至不到0.5%,由于所谓“核心曲目”在实际界定中的客观依据不强,腾讯理论上可以“比例上再退一步,质量上握紧不放”。如此一来,腾讯音乐建立在版权上的竞争优势仍然存在,虾米已是前车之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