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这条视频可能要被删”背后的逻辑
一些短视频作者经常发布一些视频,有的视频在结尾的时候要加一句“这条视频可能要被删”,意思是请大家尽早观看,及时下载收藏,免得被删了就看不到了,也就错过好东西了。那么,“这条视频可能要被删”背后到底隐藏了怎样的逻辑呢?真的是这些视频很珍贵吗?
文章插图
当然不是。短视频作者发布这类视频大多在打擦边球,或者对最新发生的热点事件进行了个人化的解读,自己认为非常珍贵,其实并不一定珍贵。即便这样,凭借他们敏锐的洞察力,或许已经嗅到了被删的命运。那为什么要被删呢?
短视频要在平台发布,平台方当然要对短视频进行管理了,不能什么视频都要发布,那样不符合有关政策。平台方引入大数据之后,会对一些短视频进行分析,不让作者随意发表评论,要是有人敢随便发表评论,就要面临视频被删的命运了。此外,涉及新闻时政的短视频要是带有一些审核不通过的关键字,就要设法屏蔽,主要还是作者设法屏蔽,以免引起不好的联想。只要是涉及关键字的都要在字母和语音方面进行屏蔽,不然只会被删。
短视频作者很无奈,只能适应平台方的审核要求。要想发表对热点事件的评论就要首先具备一定的新闻媒体从业资质,上交资质证明,不然只会被屏蔽,要是不想被屏蔽就要打擦边球。而那些加上“这条视频可能要被删”这句话的短视频一般都是打擦边球的作品,那为什么要打擦边球呢?
文章插图
因为可以获得流量。既然不具备对于热点事件的评论资格,那么就打一打擦边球吧,毕竟蹭热点可以获得很多流量,有了流量就可以变现了。但平台方的审核一直都在,大数据分析始终都在,只要作者发布了短视频,就会被纳入大数据审核,要是有什么触碰关键字和意识形态的内容,就会被删除。短视频作者很无奈,申诉无果,甚至根本就不能申诉。只能在热点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趁着平台方审核还没反应过来,就要首先发布短视频评论了,等到平台方审核严格起来,作品也被删了,作者也就无能为力了。但作者以及作品在被删之前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曝光量,甚至圈了一波粉丝了,也就不亏了。
【 关键字|“这条视频可能要被删”背后的逻辑】除了打时间战以外,就是短视频作者敢说了。对一些事件、一些人物敢爱敢恨,即便掺杂了个人观点,也是嬉笑怒骂,任性而为。这样的作品可能会获得很多粉丝的关注,但并不能保证平台方很喜欢这样的作品,况且很多这样的作品存在着哗众取宠的毛病,宁可被很多人骂,也要被骂上热搜。平台方当然要管理了,不然引起舆情反映就不是闹着玩的了。短视频的内容可能会有些泼辣,但作者一定是有底线的,也知道底线是什么,不然不会存在很多作品和粉丝。他们要在事情发生之后的第一时间报道相关事件,还要加上个人评论,只比谁最快,谁最独到,或许能成为独家,圈一波粉丝,或者是个实验性的、试错性的小作品,试试平台方删不删,如果删掉了就不往下说了,如果不删,就会一直往下说,当然还要观察粉丝的留言以及增长的数量,由此才会在数据指导下,进行下一波的短视频操作。
短视频作者只是判断“这条视频可能要被删”,并不确定一定要被删,暗示观众一定要好好看,甚至要反复观看,不然删掉了就没了,想看也不行了。其实,只要挂上这句话的短视频,还真有点鞭辟入里的分析,有点敢说真话的意思,但还是有底线的。只不过短视频作者并不知道平台方怎么处理这条短视频,也不知道这条短视频会不会触动一些权贵,会不会被人举报,一旦触犯平台的规则,或触动权贵利益,或被人举报,就会被删除,弄得作者有苦难言,只能自己受着,在以后发作品的时候要小心意识形态的红线以及关键字的红线。那么,是不是短视频作者把自己当成了公众人物,具备了一定的社会担当才要发布这样的视频,以求公平正义呢?
推荐阅读
- 阿里巴巴|马云“接班人”是啥来头第一天上任,阿里巴巴损失517亿!
- 电商|俞敏洪或要“转型”?在电商平台做起直播带货,是有何打算?
- 亚马逊|告别“好评返现”,商家侧的“晒单有礼”还有意义吗
- 上门|快递上门的“蜀道难”
- 低俗词汇|B站发布“低俗词汇谐音梗”治理公告,多次违规将被封号
- 工地|“小马云”已不火,如今“工地马云”火了,网友:确定不是本人?
- 景气度|2022,七“贱”下天山
- 劳动者|这些工作将实行“职称制”!官方发通知,新的“香饽饽”行业来了
- 网易养不起“考拉”,阿里拼多多急剁手,网友丁磊全职养猪
- 阿里巴巴|曾是阿里高管,遭马云“忽视”创办410亿公司,却进腾讯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