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李大钊后事:妻子只拿到一块钱,死后六年众筹下葬汪精卫掏巨款

导语
1927年4月28日,天色阴沉,乌云密布 。
那一天,看守所马路交通断绝,警戒极严 。那一天,是处决已在监狱中受了22天严刑拷打的革命英雄李大钊的日子 。
李大钊|李大钊后事:妻子只拿到一块钱,死后六年众筹下葬汪精卫掏巨款
文章图片

李大钊在北大做教授,拿的工资足以使一家人过上优渥的生活;然而当他去世后,来慰问的人走进家里,却发现他的居所竟家徒四壁,他和家人穿的衣服都是朴素的旧衣服 。他在家里吃的饭和在北大吃的食堂菜无异:窝头,大葱,大饼……
他们看着病榻上瘦弱不堪的赵纫兰,泪如泉涌 。梁漱溟流着泪说:“没想到他的家里竟是这样一副光景!他的工资都去哪儿了……”
蔡元培一面抹眼泪一面说:“都用来补贴学生了,要么就是用在党务上……唉!我早说这个人‘知有主义,不知有家’!连他的工资我都要扣一部分给他老婆作家用,不然一分钱都不会剩下……”
大家纷纷慷慨解囊,将钱尽数交给他的妻儿 。有人问:“家里还有多少积蓄?够用几天?“
“仅剩一块银元而已……”孩子们和赵纫兰的泪水又滑落下来 。
在场人无不落泪,慨叹这位共产主义者为党做出的伟大贡献与牺牲 。
停棺六年,英魂始终未能安息
然而,此时李大钊的遗体仍被一口薄棺,草草装殓在长椿寺 。
李大钊|李大钊后事:妻子只拿到一块钱,死后六年众筹下葬汪精卫掏巨款
文章图片

病弱困苦的赵纫兰无钱也无力将遗体回收安葬,几个孩子更是被北洋政府派来的特务和当地的流氓地痞逼得走投无路,甚至不敢前往长椿寺 。
而第一个提出为李大钊换一副棺材的,是他生前的至交梁漱溟 。
他来到长椿寺吊唁,看到盛殓李大钊的那口薄棺时,悲痛得说不出话 。他立刻打电话,找到了章士钊的夫人 。
李大钊和章士钊,其实还有一段交情 。1914年,章士钊在东京创办政论刊物《甲寅》杂志 。许多人对这个名字很陌生,然而它曾经是《新民丛报》之后、《新青年》之前影响最大的杂志 。
李大钊也正是在日本留学时读到了《甲寅》,才结识了章士钊,两人志同道合,成为挚友 。他甚至曾经作了一篇宣传新思想的文章,化名发在《甲寅》上 。
章士钊读后又惊又喜,循着文末留下的作者住址直接找到李大钊,问他为什么不署自己的本名 。
李大钊笑着说:“先生名钊,我何敢名钊!”他对章士钊的认可和钦佩可见一斑 。
回国后,李大钊得以担任北大图书馆馆长,也得益于章士钊的推荐 。甚至在李大钊被捕后,章士钊还出力营救 。
李大钊|李大钊后事:妻子只拿到一块钱,死后六年众筹下葬汪精卫掏巨款
文章图片

而李大钊去世后,梁漱溟便立刻联系章士钊 。章士钊的夫人不仅立刻替丈夫前来吊唁,还通知了李大钊生前的诸多好友 。经过一番商议,为李大钊置办棺材的重任,交给了他生前的同乡李凌斗 。
李凌斗直接找到了北京城内德昌杠房的掌柜伊寿山 。所谓“杠房”,就是指专门从事为婚嫁丧娶提供大鼓、锣杖、大棚、花轿以及轿夫吹鼓手等服务的买卖 。
伊寿山毕竟是生意人,张嘴便推荐了一口上好的柏木棺材 。李凌斗一问价格,足足260银元 。
那个时候作为大学教授的李大钊,也不过月薪300银元左右;每个人带来的抚恤金,也不过10银元 。
李凌斗说:“老板您行行好,这是为共产主义的英雄李大钊置办的棺材……他也是我的同乡和挚友 。他老婆一身病下不来床,孩子又太小,家里上上下下只剩下一块银元,买棺材的钱都是我们筹的,拜托您大人有大量,能不能便宜一些……”说着,眼圈又红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