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李大钊后事:妻子只拿到一块钱,死后六年众筹下葬汪精卫掏巨款( 三 )


送葬队伍的最前面是一副巨大的挽联:
“为革命而奋斗,为革命而牺牲,死固无根;在压迫下生活,在压迫下呻吟,生者何惧!”
横批是“李大钊先烈精神不死” 。
挽联一幅幅多了起来,上面都是颂扬李大钊革命精神的句子;印满标语的纸钱,随着一阵东风飞向了四面八方 。这已然不再是一次葬礼,这是一次无声的抗议与示威 。
送葬队伍途经西四牌楼时,国民党军警却以“妨碍治安”为由,禁止送葬的队伍通过,甚至直接开枪射击 。一片混乱中,多名工人、学生死伤 。
赵纫兰受了惊,定睛一看,眼泪流了下来:“他一定不愿意看到这些……”
阴云密布,天空下起了小雨 。一地都是血 。带血的挽联和花圈在地上瑟瑟发抖 。一位学生把它们捡起来,递给李星华 。她轻声说:“葬礼和革命都要继续 。”
黄昏,他们到达了万安公墓 。李大钊将于此安息 。
赵纫兰看着丈夫的墓碑被搬下骡车 。那是一块厚重的石碑,上面雕刻着丈夫的名字 。那三个字,丈夫曾无数次教她念,教她写 。
她听别人议论说,为李大钊写碑文的,是当时北大的语言学教授刘半农 。她模糊地知道他是谁,心想:他一定是和丈夫一样有文化有知识的人,一定能把丈夫的理想描绘来 。
然而,又有人告诉她,李大钊的墓碑不能立在外面,不然可能会带来危险,只能同灵柩一同埋在地下 。赵纫兰没有说话,泪水流满了整张脸 。
其他人也不禁动容:一代伟大的革命家,去世了竟然连墓碑都不能光明正大地立出来!
而赵纫兰在泪眼朦胧中,看到了墓碑上的镰刀斧头 。她想起丈夫对她说:“等新世界到来,没有战争,没有剥削和压迫,我们都能站起来!”
到了那个时候,他的墓碑会不会也会被后人立起来呢?
“一定会的 。”她仿佛听到,李大钊在她耳边,坚定又恳切地说 。
结语
1983年,李大钊的墓碑出土,现陈列于北京香山李大钊烈士陵园 。然而,赵纫兰却永远不可能看到这一天了 。
李大钊|李大钊后事:妻子只拿到一块钱,死后六年众筹下葬汪精卫掏巨款
文章图片

1933年5月28日,李大钊下葬仅一个月后,无牵无挂的赵纫兰便撒手人寰 。她被安葬在万安公墓,与丈夫李大钊同穴埋葬 。
而如今的李大钊陵园中,已然竖立起了一座高2米的李大钊汉白玉雕像 。雕像的下方,也铭刻着当年烈士不朽的宣言:
【李大钊|李大钊后事:妻子只拿到一块钱,死后六年众筹下葬汪精卫掏巨款】“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