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清朝的最后时刻:溥仪颁发退位诏书前,隆裕曾召开6次御前会议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北洋军阀袁世凯逼清末帝溥仪逊位 。事实上,以前为讨论此问题已经开过三次御前会议了,当然意见不能立即一致 。一个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享受了200多年的封建特权,岂能一下子就甘心放弃这些特权?
第一次御前会议
第一次御前会议是在十一月初,北方谈判代表唐绍仪传达民军代表伍廷芳的要求以后,民方提出:“坚持人民志愿,以改建共和政体为目的”,否则罢议 。唐曾屡次电奏谈判艰难,并请速开国会 。隆裕太后即召集王公大臣御前会议 。隆裕认为此等大事应该由临时国会公决,当面询问王大臣均未提出异议 。于是命内阁一方面速拟出选举法,限定日期召集国会,一方面电告唐绍仪转钰廷芳,先行罢兵停战 。
溥仪|清朝的最后时刻:溥仪颁发退位诏书前,隆裕曾召开6次御前会议
文章图片

第五次御前会议
第五次御前会议是十二月十一日,即段祺瑞等四十三人联名,请明降谕旨宣示中外,“立共和政体”之后,这是震动很大的示威,几乎是一次变相的兵谏 。连反对共和最激烈的人也没有发言,大家面面相觑,不发一言,只有人说这个电文恐怕是假的 。这是一种最使人不能相信的自我欺骗 。这次会奕劻和载沣还是没有到,最后隆裕太后说了一句:“明日与渠二人决之”而散会 。
溥仪|清朝的最后时刻:溥仪颁发退位诏书前,隆裕曾召开6次御前会议
文章图片

第六次御前会议
第二天隆裕太后又召集各王公开御前会议,是第六次,各王仍是唯唯诺诺,没有一句肯定的话 。最后太后说,你们反复推求,始终迁延不定,这样疑惑会越来越多,“将来必演出同室操戈,涂炭生灵之惨剧!此后兹事我一人承担耳!”于是罢会 。
平素遇事无主见的隆裕太后,这时事情被逼在这里,也只好破釜沉舟拍此一板了 。当然这不排除事前主张逊位王公及被袁世凯收买的张兰德太监事先给她出的主意 。但是最主要的因素,还是害怕一旦民方以武力解决,连优待条件也要失掉 。会后便召袁世凯撰拟宣布实行共和的诏旨,等优待皇室条件议定后,即于颁布 。诏旨后面并有近支王公的署名 。
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即公历1912年2月12日,隆裕皇太后及溥仪,终于颁发了退位诏书 。
溥仪|清朝的最后时刻:溥仪颁发退位诏书前,隆裕曾召开6次御前会议
文章图片

退位诏发下之前,隆裕太后率皇帝召集近支王公大臣及内阁总理大臣、国务大臣开了第六次御前会议,也是最后的一次会议 。隆裕太后哽咽流涕,各王公大臣亦皆哭失声 。过了一会儿,太后向溥仪说:“尔之所以得有今日者,皆袁大臣之力 。即敕皇帝降御座致谢袁大臣 。袁大臣惶恐顿首辞谢,伏地泣,不能仰视 。”
结语
【溥仪|清朝的最后时刻:溥仪颁发退位诏书前,隆裕曾召开6次御前会议】至此,统治中国268年的最后一代封建王朝及清代宫廷同时覆亡 。此后清室的一些成员虽仍在后宫居住十数年,而且保持着所谓皇帝的称号,也曾梦想并进行过复辟,但终未成功 。这时它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清朝,而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现象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