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达·哈西姆|一个帝国衰落的例子( 二 )


为了应对英国势力在本国的进一步扩张 , 文莱以东北部大州沙巴为代价(通过租借的形式)向美国寻求帮助 。
遗憾的是 , 由于美国经营不善 , 沙巴的租借权最终落到了英属北婆罗洲公司手里 。
1884年 , 文莱中心地带的林梦地区 , 也因为反抗政府的过度税收政策而起义 。文莱帝国无力镇压 , 只能向两边的强邻求助 。
在当时 , 英属北婆罗洲公司不仅吞并了沙巴 , 还企图在林梦地区插一脚 。为了使东西两大殖民势力相互制衡 , 文莱决定将林梦卖给砂拉越王国 , 由其镇压叛乱 。
这也许是文莱是丧失领土的过程中 , 唯一一次主动的选择 。
穆达·哈西姆|一个帝国衰落的例子
文章图片

为了不至于亡国 , 1888年 , 文莱与英国签订《英国文莱条约》 。
条约规定 , 英国作为文莱的保护国 , 有权决定苏丹的继承和外交 , 也拥有派官员掌管文莱政务的权力 。尽管文莱保留了苏丹王室 , 没有彻底沦为英国殖民地 , 但内政、外交和国防大权已然旁落 。
总而言之 , 文莱的帝国时代彻底终结了 。
在同时期 , 砂拉越王国与北婆罗洲也成了英国的保护国 。只不过 , 它们并没有停止「欺负」文莱 , 一直到1905年 , 文莱才停止了割让土地给砂拉越 。
文莱的领土 , 自此确定了下来 , 成为分裂的两块 。
穆达·哈西姆|一个帝国衰落的例子
文章图片

破而后立
幸运的是 , 1929年 , 文莱海域被探明有大量的石油资源 。为了独占这份利益 , 英国政府叫停了砂拉越与英属北婆罗洲公司的蚕食行为 , 「真正」践行了对文莱的保护责任 。
这份「保护」一直延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
1941年 , 随着日军的进犯 , 文莱步入为期四年的日治时代 。一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 文莱再次成为英国的保护国 。
穆达·哈西姆|一个帝国衰落的例子
文章图片

|作为文莱的首都 , 文莱城(现更名为「斯里巴加湾市」)在二战后迎来了快速的复苏 。
图片来源:Unknown author
不过 , 此一时彼一时 。
两次世界大战从根本上破坏了全球殖民体系 , 并极大地削弱了英国的力量 , 英国再也无法对文莱施加强力的影响 。
文莱也在一步步从英国手里拿回了自主权 。
1959年 , 文莱与英国协定 , 国防、治安和外交事务由英国管理 , 其他事务由文莱苏丹政府管理 。
国外民族国家独立的浪潮涌来 , 文莱国内也出现了建立民族国家的声音 , 在这种情况下 , 文莱出现了第一批政党 , 比如文莱人民党;文莱也在国家层面颁布了第一部宪法 。
这时候 , 文莱面临的问题是 , 是继续受英国保护 , 还是脱离英国完全独立 。
当时还有第三个选择:加入马来西亚联邦 。1960年代初 , 马来西亚在筹建联邦的时候 , 曾邀请文莱加入 。由于马来西亚实行元首选举制 , 文莱苏丹就有可能成为联邦的最高元首 。
但是 , 文莱人民党主张独立 , 反对加入马来西亚 , 还在1962年发动大规模起义 , 这引起了苏丹家族的恐慌 , 再考虑到加入联邦后 , 无法保证文莱苏丹获得绝对权力 , 以及不想分享石油利益等因素 , 文莱最终拒绝了马来西亚联邦的邀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