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达·哈西姆|一个帝国衰落的例子( 三 )


1971年 , 文莱与英国重新签约 , 规定除外交事务和部分国防事务外 , 文莱恢复行使其他所有的内部自治权 。
坐拥巨额的石油财富 , 文莱继续待在英国保护国的位置上 , 闷声发大财 。
直到1984年 , 英国最终完全放弃了文莱的外交与国防权力 , 文莱正式独立 , 不过 , 它仍然是英联邦的成员国之一 。
独立后 , 文莱大力推行马来伊斯兰君主制(Melayu Islam Beraja, MIB) , 将三种原则作为立国之根基:马来、伊斯兰、君主制 。
文莱人民党因为威胁苏丹统治而被镇压 , 但鼓动民族力量的方式却反被苏丹家族继承 。马来人占文莱人口近七成 , 苏丹大力弘扬马来文化 , 并以马来语作为官方语言 , 推行民族等级制度 , 给予马来人政治特权 。
自第一世苏丹起 , 伊斯兰教一直是文莱的精神与文化力量来源 。苏丹不仅是国家元首 , 也是宗教领袖 , 伊斯兰教义甚至是国家部分法律的基础 。
穆达·哈西姆|一个帝国衰落的例子
文章图片

|奥马尔·阿里·赛福鼎清真寺位于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市境内 , 是文莱国内的地标性建筑 。
图片来源:Daniel Weiss
当然 , 民族与宗教力量 , 都是为了巩固苏丹君主制的统治 。与其说君主制是受前宗主国英国影响 , 倒不如说是文莱自古以来的传统 。
早在伊斯兰化以前 , 文莱就是君主制国家 。伊斯兰化以后 , 君主改称苏丹 , 权力更加广泛 , 巩固了君主制 , 因此延续600余年至今 。
由此 , 作为一国之君的苏丹 , 同时是民族、世俗政治、宗教的领袖 , 掌握着绝对的权力 。
当然 , 独立后的文莱也有受英国影响的一面 。
文莱宪法中规定 , 苏丹是国家元首 , 全国设内阁、一院制的立法议会和最高法院 , 分别负责行政、立法和司法事务;各县也设有县长、地方议会和地方法院 。
文莱还实行了一定程度的自由化政策 , 比如宗教信仰自由、经济自由、政治自由等 。
只是 , 在MIB之下 , 这些都只是表面 。苏丹拥有立法、行政和司法等全部国家权力 , 而所有的改革 , 都不能动摇苏丹权力与地位的根基 。
如今 , 文莱苏丹家族是全世界最富有的王室之一 , 苏丹生活奢华无比 , 居住的宫殿金碧辉煌 , 多达1700个房间 , 苏丹家族拥有数千辆名车 。
不过 , 和其他中东伊斯兰教国家不同 , 文莱对外表现得出奇保守、低调与温和 , 并不热衷于输出自己的意识形态 。
只是在2014年 , 文莱苏丹哈桑纳尔·博尔基亚(Hassanal Bolkiah)宣布实行严酷的伊斯兰教法 , 被判通奸和同性恋的人会被处以石刑 , 即被乱石砸死 。这才引发国际波澜 , 多国纷纷表示担忧与反对 。
穆达·哈西姆|一个帝国衰落的例子
文章图片

|2014年5月5日 ,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比佛利山庄酒店外 , 人们抗议文莱实行伊斯兰教法 , 这座酒店于1987年被文莱苏丹买下 。
图片来源:Daniel Weiss
今天的文莱 , 从经济水平上来看 , 是令人艳羡的 。人均收入位居东南亚国家前列 , 国民不需缴纳个人所得税 , 有着完善优渥的社会福利体系 。

推荐阅读